所谓月全食,就是指月球整体进入了地球影子内部,显而易见,月球由于失去了阳光照射,其自身的面目自然不会被人类看到,不过由于地球大气的存在,部分太阳光会被折射到月球表面,而光线在大气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瑞利散射(夕阳晚霞就是这个原因)
波长较短的光波会被改变传播方向,只留下长波光照射到月球表面,而我们知道长波主要意味着红光,因此在月全食期间,月球表面会被”染“红。
至于月偏食,则更加容易理解,就是月球整体没有完全进入地球影子,从而月球表面只有部分区域出现了阴影,这种状况也可以理解为月球没有和太阳、地球完全排成一线,这也就是之前为什么说排成一线是个定性讲法,应该叫大致成一线。
而半影月食则是月球没有进入本影区,而处于半影区,这时候仍然可以看到整个圆面,只是要比平时暗淡一些。
日食相比于月食,则要复杂一点点,由于日食是月球遮盖住太阳的光芒,而月球的体型原本就比地球小,因此日食表现在地表的范围就比较小(月食是半个地球的人都可以看到)
考虑到月底距离、日地距离、月球尺寸以及太阳尺寸,这二者在我们的视觉上所占据的面积基本是一样大小,因此当三者连成一线时,就会出现一种叫做日全食的日食现象。而日全食现象最能体现日食的表现范围要明显比月食小,如下图所示:
日全食出现在本影覆盖的地表区域,并且某一时刻地球表面能够看到日全食的区域直径不会超过270公里,而其余受半影覆盖的区域,则看到的是日偏食。再考虑到地球自转等因素,这个日全食本影覆盖的区域,几分钟就要更新一个,因此你站在地表某处观察日全食,顶多持续六七分钟,之后就变成日偏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