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简介,这才是正宗信阳茶的样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5 00:56:09

信阳茶历史简介

文/余长城

0

《信阳茶叶志》已由胡先华执行主编完成并于2019年底交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胡先华,祖籍新县卡房乡,浉河区史志办原副主任,在任期间执行主编《信阳市浉河区茶叶志》,退休后被市史志办聘请执行主编《信阳茶叶志》,是信阳茶叶史研究专家,亦善散文。

1.中国饮茶史

信阳茶之韵广场游园,内有神农氏雕像,传说神龙尝百草中毒,经食茶解毒。此说源自汉代《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旦)。”传说《尔雅》的作者是周公旦。《尔雅》:“槚,苦茶。”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考古发现,据今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种植茶树,浙江余姚田螺山是迄今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既然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种植茶树,那么神农氏以茶解毒则是一种古老相传的经验了。考古发现的茶叶实物样本,最古老的有2100年历史,为陕西汉阳陵(汉景帝)出土。

茶之定名,得于《茶经》。茶按各地方言,在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称为“荈诧”,扬雄称为“蔎”,东汉《桐君录》称为“瓜芦木”,南朝宋之谦《吴兴记》称为“荈”,东晋裴渊《广州记》称为“皋芦”。陆羽采用《神农本草经》中的命名,称之为“茶草”,简称为“茶”。

按陆羽的说法,茶成为饮品始闻于周公旦。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在武王伐封之后,茶叶已列为巴蜀各部落首领朝见时所带贡品。春秋时期仍为贡品,但贡地不仅限于巴蜀;战国时期成为商品,饮用者多为上流社会人士。西汉初期薄徭轻赋,自西汉后期茶成为饮品、药品更加流行,遂有《神农本草经》出现。《赵飞燕别传》中记载有赵飞燕梦见已故汉成帝“帝命进茶(给赵飞燕)”之句。东晋时期,南方市集上已普遍有人售卖茶叶。《广陵吾老传》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南北朝时,北方饮茶相效成风,远至西北。从此,茶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普通人家必备。南宋时期吴自牧《梦粱录》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北宋向辽、金进贡中,即有茶叶若干数量的规定。

“世界野生茶树王”,现存普洱市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树高25.6米,基部干围2.82米,树龄约2700年。野生茶树经人工栽培后,树高变矮,干围变粗。“世界过渡型茶树王”在云南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世界栽培型茶树王”在云南临沧市小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因此,多数人认为,在河姆渡人和神农氏之后,驯化野茶树始于云南,驯化后的茶树种由云南传入四川,再由四川传入长江流域(秦统一全国后)。

2. 信阳饮茶史

所近代陈椽编写的《茶叶通史》记载:“西周初年,云南茶树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以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此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心的河南。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据此推算,信阳种茶约始于东周时期,自陕南传入,初为贡品,战国时期成为奢侈商品。

汉代时茶以治病为主,后渐为佐膳饮料。华佗曾在江淮一带采茶为民治病,留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句。

唐代时制饼茶,时称“大模茶”。陆羽《茶经》列出全国“八道四十三州”茶产区,将全国四十三州分为八大茶产区。信阳属淮南产区,包括义阳郡、光州、舒州、寿州、蕲州、黄州,为全国第二大茶产区。唐《食货志》载:“贞元(802)江淮茶为大模,一斤五十两不等。”唐《地理志》载:“义阳土贡品有茶。”当时全国贡茶十六个郡,义阳郡为其一,市价一斤五十两白银左右。当时信阳种茶约2300亩,年产茶10万斤左右。

北宋时改进为散叶茶。北宋时期,信阳种茶约2600亩,年产茶12万斤左右。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河南当时有信阳、光州、子安三个茶场,年产茶935799斤,占全国13个茶场总量的五分之一。”《宋史•食货志》载:“当时进贡的散茶出淮南,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宋会要辑稿•食货》载:“京师每年要消耗大量的茶叶······所以商人入江淮经惠民河、汴河把茶叶大量输入到东京。”南宋期间,信阳为宋金对峙前线,田地茶园荒芜。

元末,河南省设榷茶运司,垄断山场,统买统卖,茶税倍增,信阳茶园约剩1700亩,年产茶6万斤左右。

明代时分为粗茶、细茶。明代信阳茶走向衰落,主要是因为茶税过重、官吏盘剥以及土匪盛行,茶农弃茶谋生。明代只有李家寨三条沟内还有人在种茶,后人称之为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

清代时始制成毛尖茶,时称“豫毛峰”。直到清末,信阳茶才复现生机。1903年,甘以敬与王子谟、彭清阁等人商量种茶,最先在震雷山成立“元贞茶社”,种茶30余亩。遂后出现“宏济茶社”“裕申茶社”“广益茶社”“万寿茶社”。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车云龙井”获金奖后,“宏济茶社”也因此改名“车云茶社”。当年,信阳成立“龙潭茶社”“广生茶社”,1919年又成立“博厚茶社”。至此,信阳发展到八大茶社,时信阳县有茶园390多亩,信阳城内还出现“祥记”等茶庄。

1926年,车云山茶场吴彥远对炒制毛尖茶工艺改进提高,制作方法基本定型,此后不断提高并完善。到1937年,信阳县茶园发展到2700多亩,年产量达4.5万斤。

1949年信阳解放后,信阳县、市有茶园2500亩,年产茶2万斤左右。1958年,信阳精制茶叶工厂成立。该厂1978年改名信阳茶叶机械厂,1980年改名信阳蜂蜜加工厂。1980年,县级信阳市有茶园3823亩,此数据到1992年首届信阳茶叶节召开前没有多大变化,1991年茶产量5.8万斤,远不及信阳县(种植面积7.8万亩,年产量170万斤)。

1992年首届信阳茶叶节召开后,县级信阳市(1998年改浉河区)茶叶种植面积快速发展:2003年发展到13万亩,年产量482万斤;2006年发展到20.6万亩,年产量1028万斤;2011年发展到47.3万亩,年产量4600万斤;2013年发展到56.5万亩,年产量4480万斤。

2010年,在第十八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上,信阳市隆重推出红茶。2013年,红茶产量1040万斤。

3. 豫毛峰与信阳毛尖

唐宋元时期,信阳茶归属“淮南茶”。陆羽曾说:“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苏轼曾言“淮南茶信阳第一”,这里的信阳应指光州。苏轼当年赴黄州路线及行程,经今人考证:正月初一离开京师开封,先到陈州(淮阳)等苏辙,正月十一日至十四日与弟在陈州同游三日,期间作《文与可(文同)飞白赞》《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相别》;之后在蔡州(汝南)逗留,十八日离开蔡州,过新息县,过淮河古渡,游光山县静居寺,期间作《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渡淮》《游净居寺》;正月二十,过春风岭(新县麻城交界)进入湖北,作《梅花二首》。苏轼在陈州、蔡州逗留后,因为赶行程,在息县及光州境内只用了两天时间,所谓“游濮公山”“在静居寺居留数日”的说法都是杜撰。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静居寺品茗、留宿,并说“淮南茶光州第一”。而且,苏轼生长在四川,区区一座濮公山,怎么能让苏轼留下“东南第一峰”的美誉呢?

清末,光州茶及信阳州茶统称“豫毛峰”,时已难分伯仲。清时以龙井茶最负盛名,故车云茶社先是仿制龙井。90年代新县还有仿制龙井茶的,从杭州买“龙进锅”炒制。只是到了1926年以后,“信阳毛尖”炒制技术才基本定型,不再走龙井路线,走“豫毛峰”毛尖茶路线,改称“信阳毛尖”。

今之“信阳毛尖”,狭义地讲就是以产地而分,浉河区“五云二潭”一带为主产地,也就是董家河乡与浉河港乡的大山茶,广义地讲则是按茶叶形状而称,整个信阳市的毛尖茶都可称“信阳毛尖”,已无人再称“豫毛峰”了。信阳有“大山茶”与“小山茶”之分,震雷山、万寿山是小山茶,“五云二潭”及四望山是大山茶。李家寨虽是大山区,但地近湖北,气候偏暖,茶叶早发芽,一般不纳入“信阳毛尖”的主产地。——这也与市、区政府的统筹有关,李家寨是鸡公山旅游区,不再是产茶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