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家伯牙古筝《高山流水》赏析
伯牙《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筝曲。它本只有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高山流水》 的指法操作主要通过包含的 “泛音、 拂、 绰、 注、滚、上、下”等指法,来描绘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整首乐曲总共包含十段,每一段都有各自要表达的情怀,以下简单分析各段子所表达的意境:引子部分:俗称第一段。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飘忽无定、云雾缭绕的感觉,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第2-3段:节奏活泼,泛音清澈,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第4-5段:旋律轻快如歌,如同行云流水,扬扬悠悠。第6段:旋律跌宕起伏,上、下滑音大幅度增加。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犹如独坐危舟过巫峡,惊心动魄,目眩神移,此身在激流峡谷中,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 第7段:音势减弱, 在先降后升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如同轻舟已过激流处,独见平湖自畅游的意境。第8-9段:此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旋律加入了新音乐材料, 前面如歌的场景进行变化后的再现, 音乐充满着热情,流水之声再度响起, 富于激情, 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稍快而有力的琴声令人回味,9段末再次出现第4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地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仿佛自己也与这大自然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