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高山流水典故经典句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30 08:46:23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96号

知音佳话传唱千年——《高山流水》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汉阳江口偶遇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故而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二、绘本信息

书名:高山流水

文:[中]刘雪枫

图:[德]昆特·国斯浩里兹 万昱汐(夫妻)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九神鹿绘本馆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高山流水典故经典句子(1)

解析:

封面中一古代士人,端坐山崖之巅,身处高山流水之境,深情忘我弹奏《高山流水》琴曲。画面大气、唯美,文字也采用传统竖排制式,一个以古颂今的传奇佳话突兀出来。

《高山流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则“以琴会心,以心交友”的典故,展示了一幅演奏者与欣赏者的美丽画卷。故事中的伯牙,追求精神的至高境界,热爱音乐、痴迷音乐,是古人追求精神至高境界的代表。最早出自于《列子•汤问》,是个很久远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琴曲本身生动美妙外,更重要的是琴曲背后所承载的知音难觅的人生缺憾。

聆听一首古曲,追忆一段传唱千年的知音佳话。

《高山流水》原本是一首乐曲,是汉族古琴曲,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后人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将这一首曲子分解为《高山》和《流水》两首独立的乐曲。《高山流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广为流传,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更是传颂了千年!

绘本《高山流水》除了介绍大家熟知的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外,作者还着重讲述了《高山流水》名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另随书配上乐曲导赏手册,以期借助绘本故事和音乐赏析的形式让小读者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中国名曲。

【环衬】

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高山流水典故经典句子(2)

解析:

深绿色画面,现高山峡谷之轮廓,悠远而缭绕的空间,就像是几笔淡墨。高山耸云间,朦胧笼罩似轻纱,苍茫群山重重叠叠,飘渺云烟忽远忽近。大山以浑厚坦荡虚怀若谷,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

【扉页】

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高山流水典故经典句子(3)

解析:

高山,昂扬屹立,雄浑而厚重;流水,飞动飘逸,柔美潇洒,二者一动一静,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辅相成的最好体现。

《高山流水》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中国乐曲,古琴、古铮都可以弹奏,古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选择了高山、流水来进行创作。

“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最初出自于《列子·汤问》,而后这个百十来字的典故被演绎成了人物、地点、情节一一俱全的话本小说,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的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千百年来,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依然在流传。这说明人类的情感也是相通的。贵在知音难求,贵在这生死契阔的拳拳之心。

《高山流水》原文(选自《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高山流水翻译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第1画面】

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高山流水典故经典句子(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