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橱上除了收藏的中外名著外,还有上百本朋友赠送或相互交换的书,这些书是非常宝贵的,它们有的是作者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感人肺腑;有的是作者的代表作,值得珍藏;有的是德高望重的恩师、长辈馈赠的佳作更令笔者深受感动;还有邳州市久负盛名的文学翘楚的作品,更使笔者蓬荜生辉。简言之,所有这些书都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
不论从赠书还是从册数上计算,当属62年前的恩师戴启汉先生,我是戴老1956年教过3个月的学生,也是我走上教育工作的领路人。戴老已是92岁的高寿老人,他老人家每有佳作必赠我一册,他最早的作品是《邳州文史钩沉》,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离休后笔耕不辍,《邳州史话》、《历代邳州史存》、《戴启汉诗词》、《东籬诗草》、《东籬诗文集》等十几册,每册都写:杨玲同学存阅 戴启汉赠、时间,那么认真郑重。最近赠的是2018年2月的新书《东籬诗文集》。戴老的书是邳州历史的百科全书,令人百读不厌,受益匪浅。很多都是亲自送到红烛书店或我的手中,读了戴老的赠书,仍然如同听到恩师的谆谆教诲。
再一位是德高望重的皇甫束玉先生,和北京的皇甫老可以说是奇缘。我出第一本书《红烛春秋》的时候,和同事吕伦商量请谁题写书名,他说和北京的皇甫束玉先生是十多年的好朋友,皇甫先生德高望重,乐于助人,虽然已经是90岁高龄的老人,请他题写他一定会答应。就这样,吕老师写信给皇甫老,很快,皇甫老就寄来了题写的两幅《红烛春秋》交到我的手中,吕老师并说当时皇甫老玉体欠安,对题写的字不十分满意。经过千百次人情冷暖的我被深深震撼了:皇甫老与我尚未谋面,只是吕老师代求,皇甫老没有因我“礼数”不到而拒绝。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又是何等博爱的情怀!
2009年7月4日,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红烛春秋》首发, 7月23日,寄赠皇甫老一册表示感谢。皇甫老收到后,只用几天时间便把500多页40万字的《红烛春秋》通读,他可是9秩高寿的老人啊!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皇甫老在8月5日写了两首词寄给我,是用毛笔在毛边纸的信笺上写的,今抄录于下:
读《红烛春秋》寄杨玲同志
仿“长相思”调二首
( 一)
求生难,求学难,许身孺子不怕难,终身一教鞭。
人平凡,事非凡,三十五次奖证悬,桃李回笑颜。
(二)
民教员,小教员,中师以继教研员,师心老杏坛。
蚕丝完,蜡还燃。红烛书店有苦甘,丹心写书缘。
注:1民校教师 2小学教师3中学教师 4运河中学教研员。
杨玲同志吟正,并为今年教师节祝贺。
皇甫束玉(印章)
二00九年八月五日
皇甫老何许人也?皇甫老是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一直在教育部供职,是副部长级,原教育部研究室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在诗文、书法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为了感谢皇甫老对我的厚爱,我在2011年5月19日专程到北京祝贺皇甫老的寿诞。
随同赠诗。皇甫老寄赠了记述自己与夫人携手同行60年的《诗情画意》一书,我拜读后,对皇甫老的一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皇甫老离休后笔耕不辍,每年编一本含有诗文、日记等的集子,题名“杂咏”,至2010年已编14本,从2009年起,每年赠我一本,直到逝世的2015年。我发了唁电深表悼念。皇甫老逝世后,刘洪庆编了最后一本《乙未杂咏》,她的女儿皇甫夏仍然寄给我。(注一)
我与北京史晓风先生的相识也是奇缘。那是2009年7月我给皇甫老寄赠《红烛春秋》之后,因为史先生和皇甫老都住在北京沙滩后街教育部的宿舍楼里,两栋楼距离很近,史先生经常到皇甫老家串门聊天,他看到《红烛春秋》后,就把自己写的《圣陶下成长 叶圣陶先生廿周年祭》寄赠给了我,并在扉页上用毛笔写了:
杨玲先生雅正
以文会友 借书致意
交流切磋 建立友谊
嘤鸣求声 还望不弃
史晓风 (印章)乙丑立秋
我看到赠书和史先生写的文字,再看到封里史先生的照片和个人简介,心情非常感动和激动。史先生1930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1944年初中毕业后,先后在余姚公和油行、南京商务印书馆、上海儿童书局和金刚公司工作。1950年考入上海联合出版社,11月调来北京,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筹建工作,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全国人大工作,曾任叶圣陶先生秘书多年,1994年离休,时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这样一位学识渊博、资历丰富骄人的学者竟然虚怀如谷,要和我做朋友交换自己写的书,真有受宠若惊之感。我当即回信并寄赠《红烛春秋》两册。史先生收到之后,来电告诉我:一本自读,另一本赠送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从此以后,我们书信、电话来往不断。2011年5月19日我和老伴到北京给皇甫老祝寿,正巧史先生也在,我们有幸相见,合影留念。此后7年,史先生多次赠文、赠书,我也回赠多本,还赠女儿李芳的作品集。史先生长我7岁,在他米寿时我致电祝贺。我们尽管学识和地位有很大的悬殊,却成了好朋友,能说不是缘分吗?(注二)
北京我还有一位文字上的朋友,他就是和皇甫老同是山西左权县的段存章先生。在见面之前,从吕伦老师那儿知道段先生的大名,他是初中毕业自学成才,从农民通讯员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勤奋笔耕40多个春秋,采访新闻为报纸版面服务,同时出版著作近20册。他也看过我的《红烛春秋》,一见如故。2011年国庆节,段先生寄赠《一路师》、《感恩泥土》两本文集。2012年国庆节,我的第二本书《杏坛春暖》出版后,很快回赠段先生。段先生收到后仅仅一天,就打来电话,说翻阅中首先被两篇文章吸引:《寻父记》、《慈母四十周年祭》,激动中就给我回了电话。没过几天,段先生就来信,我拆开一看,原来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题目是《三代人圆了一个世界梦》。段先生感慨地写道:“你寻父费尽千辛万苦,千书万信,没有“落空”,我觉得你真正“寻到了父亲”,你父亲就在革命军人的名录里,你父亲就在你的骨血里,你父亲就在亲朋好友的爱心里,你父亲就在幸福的天堂里,他老人家有灵定会望到你这位孝子的身影!”段先生在下一段激情写了这样的话:“重压之下必有勇夫(妇),正如你说:在母亲身上充分体现了东方女性勤劳、善良、贤惠的传统美德,我认为应该给老人家性格中加上“坚毅、刚强”,谁家男子汉能比得上!她为了把你这根独苗苗(弱苗苗)培养成大树,承受了人间的一切苦难,吞噬了成河的泪水,用生命抗拒生活,顽强地活着,终于换来了不幸中的大幸!可歌、可泣、可赞,你为母亲立了块大大的碑!第三段段先生再次激动地写道:“你二女儿李芳的成功,为你家三代人圆了一个世界梦。从她奋斗的历程里,从她上进的身影中,从她表露的言词间,看到了你家祖父辈遗传的文化基因,在新一代身上展示出来!”
从此后,我们就成了朋友,2012年10月,段先生又寄赠佳作《你我文字舞》,2016年10月我也回赠《醉美夕阳》,节日互相致电祝贺,也是很有缘分的朋友。
我有一位从未谋面的河南朋友,他是诗人、书法家原草,本名李金明。我们已有18年的友情了,那是原草先生在2001年5月给红烛书店写了一首贺联:
杨花舞雪红蕊流韵一片纯情芳新书
玲珑剔透烛光长明几多温馨醉老店
诗人在这首楹联里巧妙地镶嵌着我的名字和红烛书店,可见情深意长。从此我们就有了交情和友情,我每出书就寄赠给他,他每出书也寄赠给我,这样一来二去,友情越来越深。2011年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原劲草 大地春华——读原草先生诗歌》,收录在《杏坛春暖》里,他读后很高兴,转载在河南平顶山的文艺刊物上,他陆续寄赠我《别梦依稀》、《小楼一统》、《月华日晖》等多本诗歌集。他收到我的赠书都写多首诗歌相赠,收到《杏坛春暖》,就写了4首诗歌,读了我写史先生的文章写的诗是:
“七最门生”叶真传,史鉴兴替是圣贤。
晓霞五彩一梦幽,风高节亮珠撑天。
读《穿越历史的人生情怀》为李芳撰联一首:
李桃无言下自成蹊通环宇,
芳兰竟体举止风流壮圣坛。
原草先生的书法也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多次赠我墨宝。(注三)
我和空军老英雄王延周先生也有一面之缘。他是黄埔军校十六期,2011年7月11日我们在日照见面,非常高兴,亲切交谈后,我赠《红烛春秋》,王老回赠他的自传回忆录《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注四)
在邳州市的文友更多了,最早交往的当属徐景洲老师,我开书店时他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任教,每次路过书店就到店里选购,《金瓶梅》、《围城》等都是先睹为快,后来到《邳州日报》任副刊主编,我写的每篇文稿都是徐老师审阅修改,然后登在报上。28年来,我的所有文稿和出的三本书,徐老师没少费心,从书名,章节编排,序言,首发式,把信息登在《邳州文化》上。他的佳作《无稽的诗话》1999年出版后,11月1日即赠我,2003年出版《小城纪事》又赠我,还赠我他主编的网络文学《键盘之歌》。我特别喜欢《小城纪事》中的《幸福像内衣或外衣》一篇,我有4个孩子,两个在身边,一个在巴黎,一个在枣庄,既有温暖的两件内衣,也有两件光鲜的外衣,老李的幸福、老张的幸福我和老伴都有了。尤其是前年在徐老师主编的网络文学《文化佳园》发表文稿以来,又参加《文化佳园》首届之友联谊会,关系更密切了,是真正的忘年交。
我和《邳州日报》的主编周总,周伯之先生,也是交往20多年的朋友,他在主编《邳州日报》时,周总也经常光顾红烛书店,我们有共同的语言,无话不谈;我到报社送稿,只要见面也是唠嗑不断。早在1994年,周总就赠我佳作《秋叶子传奇》,1996年赠我《盘龙窝》,2009年赠我厚重的自传散文集《古邳情结》。尤其是2012年盛夏酷暑的7月下旬,我请周总审阅、校对《杏坛春暖》一书,周总仅用几天时间就把30多万字的文稿一字不落的审阅修改,把错别字也订正过来,那要耗费多少心血和精力!要流多少汗水!我们是可以推心置腹交谈的好朋友!
在相互赠书朋友中,邳州市张士伦先生赠我佳作《血染的碾庄》、《九龙山风情》等三本书,90多岁高龄的吴作义先生把摘抄编辑的《健康宝典集粹》到书店赠我,戴尓宝先生赠我《下邳悠韵》,运河师范学校程荣华老师的《庄静文稿》,冯子礼老师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人物比较》,李沛先生的回忆录《平凡人生路》,孟庆民写其父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孟宪华的《征战岁月》,志愿军老战士袁启楼先生的回忆录《回望风烟路》,志愿军老战士,邳州市文化局原局长李玉侠先生的《履痕》,薛家传先生的回忆录和游记,扈振平先生的回忆录,王鹰起同志转送其父亲王守仁先生的回忆录《行走乡间》,临沂师范学院教授顾志廉的《话说孙权》,陈宜英先生的《邳州神韵》,电业系统作家山民(刘善明)先生的《杏花嶺》,陈厚杰先生的儿童文学《巨山石头会唱歌》,李倩的《沐矶诗文集》,沈子云女士的《情结》,车少飞老师翻译的《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张省》,孙常胜同志的《常用谚语赏析》,高广斌老师的《真趣集》,农民作家刘作法的《路》等,恩师李觉生先生的《龙吟集》,老同学顾钦雍先生的诗集《天南地北掠影》、《长啸集》,顾大勋先生编著的《愿为斯民献此身》、《坚守》,原运河师范校长刘怀喜的《缤纷满李三十春》,书法家董亚民主题书册《翰墨修身》,孙业法与战友合编的军事书籍,冯遵循的游记等等。对于很多朋友转赠的就不一一介绍,敬请谅解。
读到此文的朋友,你们觉得我以书会友,是不是都是缘分使然?这也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吧。
注 一 可参考 《杏坛春暖》《恩重情深》。
注 二 可参考 《杏坛春暖》《读<圣陶下成长>》。
注 三 可参考 《杏坛春暖》《中原劲草 大地春华》。
注 四 可参考 《杏坛春暖》《黄埔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