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知道对比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与表达技巧的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30 15:36:14

该怎么知道对比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与表达技巧的区别(1)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1卷)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解题思路:

找不同——明角度——定答案

分析)1.找不同:对比分析,找准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明角度: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明确从那几个角度来作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3.定答案: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

[角度小结] ①句式变化; ②篇章结构; ③语体风格

【参考答案】

①强调重点不同:原句与改句的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一扫而光”,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适用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答案要点:

说明不同(偏重原句)——具体描述(结合原句)——总体评价(关注语境)

(过渡:在梳理了解题思路,明确了答案内容的要点之后,我们通过两个典型例题来进行印证。)

三、典例印证

例一:

在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怕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活像一条死猪。熟睡中,踢来拌去的乱梦,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心同躯壳是同样的懒啊。几乎可以说是泥醉着,糊涂着,乏不可耐。可是大大的睡了一场,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嘈杂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那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你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缥缥渺遥的那里的钟声,也嗡嗡的传了过来。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嘚嘚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响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吗?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先就跳下床来打开窗子。那窗外像笑着似的处女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

 呵,我的灵魂,我们在平静而清冷的早晨找到我们自己了。

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角度小结]

①精妙用词(拟声词); ②句式变化(长句短句) ③语体风格(口语化)

【参考答案】

①原句使用了拟声词,生动准确模拟出凿石声、说话声和马蹄声,更能体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读来如身临其境,表达效果更好。

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富于变化,表达灵动随性,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

③原句偏口语化,“靠左边一点”“稍偏右边”的表述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

(此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答案,从中得出启示:要想把效果析透,一定要结合文本作答;一定要关注语境,在语境的宏观视野下作答。)

例二: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稼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倨后躬,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

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角度小结]

①修辞手法(拟人);②逻辑顺序(视觉顺序); ③篇章结构(照应下文)

【参考答案】

1.原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装有农具的辘轳车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人们对收获的渴望和迫切心情。

2.原句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先写车子再写人,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

3.原句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过渡:通过前面的两个例题,我们明确了部分的答题角度,下面我们进行一下小结。)●“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常见的鉴赏角度

角度一句式变化

角度二修辞手法

角度三精妙用词

角度四语体风格

角度五篇章结构

角度六逻辑顺序

角度七人称使用

角度八陈述对象

角度九语言特点

角度十情感态度

……

●特别提示:1.结合文本内容答题;

2.在语境的宏观视野下,思考鉴赏角度。

(过渡:我们寻找方法,是要掌握方法并能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运用前面的方法来合作探究。)

四、合作探究

要求:分组合作探究,明确角度,拟写答案;

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提着一盏青灯,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跃上屋顶,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笼盖了四野,一切都在孕育。有什么掉进了水里。偶有一两声虫鸣。我相信,只要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月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角度小结] ①修辞手法(拟人); ②精妙用词(动词); ③陈述对象

【参考答案】

①原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以人的动作和情态,把“月”当作“我”的同伴来写,更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原句运用“提、随、跃”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的灵动性,以动写静,更好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原句运用“不动声色”这个词语来修饰“跃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虽不出声,但充满了活力的特点,与拟人手法更相协调。

③原句各分句都以“月”为陈述对象,陈述对象一致,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更能表现月夜的幽静。

(过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题目,希望我们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五、巩固提升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一起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与改句的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淌下来”上,强调雨下得大;原句的重点落在“哗啦啦”上,强调雨声,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是典型的书面语;原句连用两个“哗啦啦”描摹雨声,口语化,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更能体现“我”此时恬然自适的心境。

③修辞不同:原句采用连续反复的手法,连用两个“哗啦啦”,细腻地写出了“我”听雨的陶醉之情,感情饱满,凸显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六、总结:

解题思路:找不同——明角度——定答案

答案要点:说明不同(偏重原句)——具体描述(结合原句)——总体评价(关注语境)

常见的鉴赏角度:句式变化 修辞手法 精妙用词 语体风格 篇章结构

逻辑顺序情感态度 陈述对象 人称使用 语言特点 ……特别提醒:

1.结合原句内容答题;

2.关注语境,在语境的宏观视野下答题。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就新高考的这种新题型进行了粗浅的探讨。要想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方法,轻而易举的地解答这类题型,离不开平时的不断积累和反复训练。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多加练习。

★附:总结常见的角度及其效果

1.句式变化

①长短句——长句是用词较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的句子。 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②整散句——整句是结构相似,形式比较匀称整齐的句子,如对偶、排比即属此类。散句则是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的句子。 使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 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另外倒装句、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这些句式比陈述句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修饰词语的位置)。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 双重否定句:则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2.修辞手法

找出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手法的效果、好处。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3.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语体风格

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5.篇章结构:

与上下文内容的照应、衔接。

6.符合逻辑:

符合生活的常理和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7.情感态度:

喜、怒、哀、乐、褒、贬、赞同、否定等。

8.陈述对象:

前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语意连贯。

9.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10.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简练传神、简约含蓄、亲切自然淡雅自然等。

此外,还可从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除了要对划线句子的效果进行分析外,有时还要答出对整个段落的效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