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征战沙场(画像)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战役中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后,进而建立起继秦以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朝,中原大地终究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大和平阶段。
那么,现在依然有很多朋友不明白,明明刘邦的实力比项羽弱,为何他能够在楚汉战争中赢得胜利并统一全国呢。本就有大批精兵强将(当时项家军鼎盛时期拥有40万虎狼之师,而刘邦不过数万老弱病残不等的军队)的项羽,又为何最终会败给一位乡间亭长呢?
其实,究其原因还真是怪项羽太年轻了。当然并不是说他年轻就没本事,这在巨鹿之战中有很好的体现,当时项羽仅24岁,拥有一身魄力和勇气,敢于身先士卒,但是这局限于他在战术上的成功,并不代表项羽的战略眼光就十分优秀。
项羽乌江自刎
反观当时的刘邦已经48岁了,虽为亭长深谙尘事,懂得结交有志之士,拥有非常强的谋略精神。(萧何、张良等都是刘邦慧眼识人的代表人物)
在战争的战略谋划中,我们都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提前掌握好战场的气候以及天气变化,进而能够在修正作战方案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军队的先期攻击力。所谓地利,就在于统帅能够详细了解全国各地以及重要战场关隘的地理情况,便于主、次攻击点的选择。
最为重要的一点为人和,实际就是要求统帅能够以某种战斗组织形式激发全军的战斗力,以此在军事对抗中能够占据先期优势,进而有利于战线推进。
泗水亭长出身的刘邦
不过,项羽只能算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而在战略层面指挥作战上和刘邦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军队和秦军主力鏖战于巨鹿,此时的刘邦便爆发出惊人的战略谋划能力。在刘邦率领军队进取关中的途中,他有效分析地形,选择从长安洛阳道作为主路,为保证军队在主路的安全。
在夺取洛阳过程中,他有效地避敌锋芒,率军先行占领阳城,进而获取进入洛阳的关隘。虽然说刘邦凭借手中的兵力还是无法攻克洛阳,所以,他再一次避敌锋芒,即率领军队越过伏牛山直接进入南阳盆地,直接攻击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