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依依
(寒食帖)
宋朝天空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那是苏轼。苏轼才华绝世,诗、文、书任意挥洒;苏轼命运坎坷,但不改那天真烂漫赤子之心。若没有苏东坡,北宋乃至中国文坛,会失色很多。适逢清明,我们仰望星空,穿越千年历史,一起邂逅东坡的文人情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自肆,其诗清新豪迈;词开清旷豪放一派,书画辟清新隽永之风。
(一)苏东坡的《寒食诗帖》寒食将近,我最想说的是苏东坡的《寒食诗帖》。
黄州,是苏轼仕途生涯的转折点。在黄州,仕途蹇拙的东坡除写了不少旷远清逸的诗词,也写了首《黄州寒食诗帖》。这首诗,把诗人多年的凄苦生活,悲凉心境表达悲惊而沉重。贺裳《载酒园诗话》说诗人“黄州诗尤多不羁”,认为此诗最为沉痛。
《寒食贴》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贴》。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作了二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二)两首诗,两种心境这两首诗,前一首表现贬谪之心绪颇为含蓄。第二首则不然,通过“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等诗句,描写诗人生活艰难、破败,更是宣泄出了诗人心头无限积郁。
“那知是寒食”以设问形式提起,不由人想象,诗人曾在京城——就是杭州等地,每逢寒食肯定也会有许多赏心乐事。而今,面对“空庖”“寒菜”“破灶”“湿苇”,诗人何曾想此时也是寒食节令呢?
而代表寒食节意象的“坟墓”“死灰”“乌”“纸”,更使整首诗渲染出一种浓到化不开的悲凉意境。此时,诗人怎不“哭穷途”?
可东坡就是东破,其天真可爱浪漫达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使“春江入户”,却还没少了“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童真童趣。
就是在这种的一种环境与心境下,苏轼遣兴而就的《寒食诗帖》。
(三)天下第三行书如果我们只从诗的角度看,在苏轼三千多首诗文中,其实它算不得是上乘之作。但作者以书法的艺术形式表现,情形则不同了。书法从整体看,《寒食诗帖》浓墨饱蘸,书写酣畅;恣肆跌宕,气势奔放,将诗情、画意、书境完美融合于一体;其笔势行走蜿蜒,起伏跌宕,那一钩一挑,一折一顿,把诗人谪居黄州的抑郁苦闷心境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从此,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成为了千古名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此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并称为“天下三大奇书”。
【作者简介】依依,中学语文教师。躬耕教坛,如履薄冰。皇皇数载,毫无炫耀之资,惟教学之余,寄情于阅读,而阅读亦予我最大快乐与。
推荐: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二字是什么意思?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