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宋元时期荸荠在南方地区开始被广泛栽培,而后别称又添了不少,比如川蜀地区称其为“蒲青儿”,岭南地区称其为“马蹄”,清末才出现了“荸荠”这一称呼。
马蹄是荸荠正式名之外,最为响亮的一个名字,长久以来,大家都觉得是因为荸荠状如“马蹄”而得名。
但是大家看看,它哪里像马蹄了!
所以我认为“马蹄”应该是由“马脐子”演化过来的,另外我查了资料,古时“马”在岭南地区是对果子的前缀泛称,这样一来就更说的过去了。
总得来看,除了“蒲青儿”、“地栗”,荸荠的其它别称都是演化过来的,当然我国地域辽阔人文丰富,荸荠定还有其它我不知晓的别称,大家所在的地区把荸荠叫作什么呢?
在古代,尤其是宋朝以前,荸荠不如其它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馐,因为很难寻得赞颂其味道的文字,为数不多记载荸荠的文字,几乎就表达了两个字——“能吃”。
“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鹤膝兵家备,凫茨俭岁储”.......
以上字里行间,都在述说着荸荠当时“救济粮”的身份。
倒是诸多古代药典中,基本都收录了荸荠,可见古人更重其药性。
话说回来,根据“不好吃就入药”的理论,少有“赞颂文字”或许是当时野生荸荠味道与栽培荸荠相比欠佳的原因。
宋代古人开始种植荸荠后,其“救济粮”的身份慢慢有了转变,开始有文字夸赞其味道。
据说苏轼、乾隆都是荸荠的爱好者。
现如今荸荠已位列“水八仙”之一,广受好评,荸荠也被吃出了花样。
“蜜汁荸荠”、“马蹄狮子头”、“马蹄糕”、竹蔗马蹄”、“排骨烧马蹄”、“马蹄豆腐酿”......
只是想想,我这个爱吃荸荠的人就流口水。
除鲜食、入菜外,荸荠还有很多用途。
比如提取荸荠淀粉,荸荠淀粉不仅可以直接冲调食用,还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增加食物的粘合性。
再比如被加工罐头、饮料和中药材。
另外当前不只是国人喜欢吃荸荠,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也非常喜欢。
要知道,荸荠可是我国重要水生蔬果出口产品,出口量仅排在藕之后。
产业化发展良好的话,未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