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洛阳城)
做完前期工作后,隋炀帝终于在公元605年的大业元年,开始修筑大运河。先是开通济渠,后又从洛阳西苑引穀、洛水入河,同时重浚拓宽江淮间运河邗沟,随后又在三年后的公元608年向北开凿永济渠,直达涿郡(今北京)。公元610年,又开凿自京口(今镇江)至余杭(今杭州)的江南河。
经历26年时间,通过隋文帝隋炀帝两任帝王的努力,开浚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营造出了西抵长安,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两千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建立,与中国历史的重要性,除了经济层面还有政治层面。经历南北朝分裂动乱局面,统一中国的隋朝,虽然将中国完成了一统,可确实形式上的统一,当时南北地区联系并不多,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营建东都,迁移富户,让天下中心成为洛阳之后,在顺势进行京杭大运河的建设,让洛阳成为天下水路漕运运输的中心。
(一条大运河成就中国)
借助洛阳沟通关中,坐镇关西,下控中原,连接江南的地理位置优势,才有了中国真正的经济格局统一,就此中国的南北交融和沟通才变得密不可分起来。可惜的是,隋朝并没有享受到这个运河带来的贡献,反而因运河的营造,背负了无数的经济负担和民心背叛,最后短寿而亡。
白白便宜了继承者唐宋元明清!可以说,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承了隋朝的恩惠,隋朝之后,南北漕运成了中国水路运输的经济命脉。
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走陆运成本高,费时费力,走漕运则事半功倍。
因为漕运的兴起,一批商业城市也在运河两端成型,比如著名的扬州城就是如此,从唐代开始走向繁荣,在宋元时期成了经济重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是真实写照。
至于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杭州城那就更不得了,从唐朝开始借助漕运走向繁荣的,中唐后,杭州成为“东南名郡”,后世几乎都号称“天堂”几乎成为繁荣的代名词,今日也如此。
(清明上河图)
至于运河沿岸的其他城市就更是数不胜数,北宋都城开封不就是如此吗?一首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宋代繁荣的体现,这繁荣不都是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功劳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隋朝真是悲催的嫁衣制造专业户。
最后,还要说的一点就是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很多时候,人们都不理解为何隋炀帝要不断讨伐高句丽这样一个小国,其实这也是历史的误读。
当时的东北亚地区,存在三大强国,也可以说是东北亚三国志。
排第一的当然是隋帝国,这毋庸置疑。排名第二的就是突厥帝国,这排名第三的就是高句丽。
当时的高句丽并不是小国,反而是一个野心勃勃充满潜力的大国,要不隋炀帝也不会三征高句丽最后还没战而胜之。
(东北亚三国志)
这就是实力的体现。在东北亚地区存在的强权,特别是北方强权,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南下,突厥如此,高句丽当然也如此,所以征讨并不是错。
相对于偏居北方的突厥而言,这高句丽更靠近中国经济文化中心,而且随着南北运河的勾连,这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如果高句丽发展起来,其实威胁比突厥帝国更大。
后世的女真金国,和后金都是这威胁的体现,他们都兴起与东北亚的白山黑水之间。因此可见隋炀帝的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