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全球绝大部分深海中,蕴藏着一种名为“可燃冰”甲烷水合物,简单来讲就是大量可燃烧的甲烷被冰封住,因此未来可燃冰有可能成为替代石油的能源。
根据探测的数据,我国南海分布着大量可燃冰,储量相当于800亿吨石油,预计可以用130年。
不过,在深海作业难度极高,更不要说开采能源了,美国人甚至断言,他们永远不会开采可燃冰。
那么中国会开采可燃冰吗?南海的可燃冰还要多久才能用?
冰封的石油资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开发可燃冰,但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还要从可燃冰自身特性说起。
可燃冰的学名是“甲烷水合物”,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燃烧的冰块,都说“水火不能相容”。
既然可燃冰都是冰了,怎么还能燃烧起来?因为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固态结晶,就像是固体瓦斯。
如果你拿到一块可燃冰,你会发现它看起来有些晶莹剔透,看起来跟摸起来都很像日常看到的冰块,但你仔细听就会发现,手中的“冰块”正在发出咝咝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像煤气泄漏。
当你拿着燃烧的火柴接近可燃冰,它不仅会直接融化,还会开始燃烧起来,这时可燃冰会逐渐分解成为气体。
在分解之后,其天然气含量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最高可达99.9%,但是这些气体从何而来?
研究表明,想要形成可燃冰需要有大量烃类气体,烃类气体是碳氢气体的总称,常见烃类气体有甲烷、乙烷等等。
可燃冰所需的烃类气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是微生物降解形成的,一种是深部油气田热降解形成的,还有一种是前面两种混合形成的,而我国南海发现的可燃冰是第一种,即微生物气型。
可燃冰燃烧后可以分解出天然气,根据测试结果,一旦1立方米的可燃冰彻底分解,大概可以产生150立方米的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