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二氧化碳,很多人想到是:以它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春梧介绍,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二氧化碳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对农业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对小麦、水稻等C3植物,它们的产量是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近来年,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东京大学、华盛顿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中国和日本的自由开放式二氧化碳增加(FACE)实验田里,研究了18种常见的水稻品种后发现: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虽然产量增加,但是营养价值却在降低,这就造成了“隐性饥饿”。朱春梧说:“‘隐性饥饿’就是看上去很饱,你的能量是够的,但是你的营养是不够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水稻中的糖是增加的,但是蛋白质、铁、锌是下降的。维生素B1、B2、B5和B9皆有所下降,其减幅与维生素氮含量成正比。”
不过,专家也指出,稻米中的蛋白质下降,其实是有助于口感的。因为蛋白质的存在,会让稻米的结构变得更致密。这样一来,在煮饭时水分就很难渗入,也就很难产生蓬松柔软的口感。这样煮出来的大米饭,可能会有嚼夹生饭的感觉。
虽然口感会相对变好,但是稻米的营养赤字,产生的健康风险将波及全球大约6亿相关贫困人群。因为在许多国家,稻米就是食物的代名词。朱春梧说:“发达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及我国东部地区,居民的营养可能大部分是过剩的。所以说稻米营养下降,对他们来说影响肯定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印度、东南亚、中国西部地区这些贫困地区,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涉及到人体各种免疫能力、胎儿发育、小孩发育等一系列的问题就出来了。”
所以,科学家们呼吁,农学家、流行病学家、生理学家、营养学家等研究人员需加强合作,以准确量化二氧化碳诱导的人类营养状况的变化及相应健康风险,并找出减少或消除的方法。
研究也表明,并非所有水稻品种都会受到影响。朱春梧认为,寻找并推广营养成分不受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影响的品种,也是一项主要任务。“在未来,二氧化碳升高的条件下,我们想取得产量又能增加,养分品质不要下降或者不要下降那么多这种双赢的效果。”
据了解,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科学》的子刊《科学进展》上。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童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