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这时的陆游把出师北伐,恢复中原的愿望,始终放在从江淮一带出兵。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4月,孝宗接受张浚的建议,出师北伐。张浚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阳等众军马,并由南京进驻盱眙督战。
由部将李显忠和邵宏渊分别从凤阳和泗州出兵,先后收复灵璧(安徽灵璧县)和宿州(安徽宿县),打败金将萧琦,俘金将徒穆、周仁,一时之内声势浩大,“中原震动”。
可是正当张浚计划收复河南和山东,直取河北的时候,宋军出现了不团结,邵宏渊耻于没有战功,突然按兵不动,致使李显忠成了孤军,造成“符离大败”。
这次北伐基本上是按照陆游的北伐思想进行的,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导集团内部的不团结、兵将素质不高,但也与这一带平缓的地形,过于宽泛的攻击线不无关系。
因此,后来陆游在南郑所写的《山南行》中感叹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出师江淮未易吞”。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进入四川,任夔州通判,他在《贺薜安抚兼制置启》写道:
“窃以江淮驻跸,胜人在天定之时;梁益宿兵,击首有尾之势,”这样一比较,陆游认为:“……当今秦蜀之权,重无与比”,由此可见陆游入川不久,便重视川陕一带战略地形的重要性了。
陆游思想的改变陆游任夔州通判期满后,经虞允文推荐,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为了防备金人的进攻,更好地指挥前线战事,王炎将宣抚司设在南郑。
陆游的南郑幕府生活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走上军事前线的机会,“常以据鞍草檄自任”的陆游,异常高兴,初步实现了他“平生万里行,执戈王前驱”的心愿。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春,陆游从夔州出发,经过万州区、梁山、岳池、南充、广元,到达南郑。经过夔州通判生活的体验,以及到南郑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对四川、陕南一带地形及风土人情有了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