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知识梳理,为什么要梳理流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08:27:37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我们一生中获取经验的方式大概有三种,一种是来自于书本的知识;一种是来自于他人的经验传授;一种是来自于自己的实践。

社恐的人,倾向于从书本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活跃的人,倾向于与有经验的人交流;大多数人,选择自己的实践真知。

但无论如何,读书,既是我们认识知识的起点,又是增长知识的持续之路。

有些人读书,读的数量很多,但知识依然很单一,甚至依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些人读书,虽然读的书不多,但却能在沟通交流时娓娓道来,一套接一套……

一、书本知识体系迫在眉捷1.我们不缺读书,缺的是书本知识整理。

随着读书的倡导,以及疫情下封控带来的时间过剩,人们对读书的觉醒也越发多了起来。很多人都能读上一两页或一两本。

我们习惯的读书方式,要么是在纸质书本上给重要的字、段画上一笔,或写下某句感想;要么是在电子书中划线,然后写上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读书,除了划线和写几句想法外,还需要做什么呢?就是对你划线的内容进行再次整理,使之成为你的某个知识点的SOP,或是成为一棵知识体系树。

现实是,现代人的读书,能动眼就不要动手,能动脑就不想动手。知识整理的过程,是动手的过程。

2.我们不缺想法,缺的是实践的有效性

难道读书人不想做知识整理吗?不是。

很多人其实很想把读过的书本知识串联起来,或记住。但常常翻车:刚读过的知识,刚划过的线,刚写的几点总结,转过头就忘记了;想着手把书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却发现文字都懂,但不知道属于什么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知道,但好像都像,不知道归纳哪一类知识点等。

这是只记不用的状态,因为这个知识点暂时对自己无用,或是根本没用,所以不知道如何整理。

3.我们不缺方法论,缺的是方法论拆解的步骤。

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知识成体系,四处找寻方法,四处报课程,最后学到一堆方法论,等到学完真的需要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方法论会了,但操作不会,就好像自己有了一个工具,知道这个工具的用途了,也知道这个工具怎么用了,但真正用起来,始终对不上号,始终做不到工具实际的效果。

说到底,我们是学了一堆“无用”的方法论,因为没有上过手,因为没有实际应用过,所以最后自己操作时,依然是无头苍蝇,觉得方法论没用。

二、书本知识体系成为读书人的重要工具

把书本的知识整理成知识体系,既是一件紧急的事,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好的知识体系,最终会成为读书人最有帮助的成长工具。

1.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的读书,就像一张张便利贴。

读过书的人,很多人都成为了“碎片便利贴”。

什么是碎片便利贴呢?

就是读过的书,看过的知识点,多多少少都会形成一些记忆,最终被读书人记住。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就像碎片一样,只有有触发开关出现时,才会被提取。当提取出来之后,却只是略知一二,无法知其全貌,就像便利贴一样,只能记录一点点知识。

因为知识没有形成体系,所以你只能是知识的“碎片便利贴”。

2.没有“对自己有用”的读书,就是间接性浪费时间。

很多人读书,读过就忘,既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实践过真假。最后读了一百本书,也依然只是“读过书而已”。

如果你读过很多书,却没有一个知识点能对自己有用,不管是精神还是实践,那么,你读的书所花的时间,等于就是浪费。

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记得自己读过什么,如果后面不再读到这本书,是几乎不会再想起自己曾经读过的知识。

三、为什么要教你搭建书籍知识体系?1.我的经验不多,但足够一个人去学习。

我是笔记侠的高级笔记达人,一年的时间里,通过7个月时间从初级笔记达人升级为高级笔记达人,又成为笔记侠第一批读书笔记达人。整理商业笔记超过25 篇,读书笔记5 篇。

2.学员及员工的需求,让我产生手把手教的念头

我是笔记侠笔记训战营常驻营长,通过训战营,各学员虽然学到了方法论,但实际应用的难度远比我们以为的难。

又如教会了员工方法,下次又是忘记得一干二净,经常遇到员工同样的问题,咨询我遍的情况。在现在的职场社会,向别人求助,似乎成为一种困难,唯有书本最可靠,唯有书本最能找。

为什么要做知识梳理,为什么要梳理流程(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