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上,学员完成研学课程导入部分,老师对研学人员进行分组,布置了研学目标并发放研学手册等物料。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国强老师从袁隆平爷爷的生平及成就、隆平精神的传承、一粒种子的历程、隆平寄语等四个方面向学员们介绍。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水稻种植流程、农作物与气候的联系、大米的营养价值,大米的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研学课题。“基地选育的广东海洋大学培育的耐盐碱杂交稻品种“海盐1号”,结合使用作物抗盐剂,在高盐量土壤及灌溉用水含盐量0.26%条件下,测试成果喜人,折合亩产591.99公斤,大大提高了高含盐量土壤种植水稻的产量。”周国强老师告诉大家,隆平精神为国争光,至今还在不断续写中国骄傲,目前专家团队还在继续推动杂交水稻外交战略,技术屡获国际大奖,为中国人在世界农业上扬眉吐气。
讲解现场
“周老师告诉我,袁爷爷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太伟大了,他是我的偶像。”龙岗仙田外国语学校梁德馨说。
“基地水稻的种类有多少种?”“1300多种”、“高产水稻的最高亩产为多少斤?”“1027斤”育贤小学五年级的樊源认真作答研学手册中的问题。在稻穗标本的实践活动中,樊源细数各个不同品种水稻的稻穗数量,直观感受产量区别,得到自己的稻穗标本同时绘制在研学手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