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题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13:07:20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征,这就需要“研学后教”。“研学后教”提倡自主探究,也就是提倡以生为本: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学后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好、教育好,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为自主探究提供了大量的路径,如高中教材设置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栏目。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情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这样一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发展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微型课题”式学习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围绕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结合“研学后教”的科学方法,具体谈谈自己的操作过程及感悟。


一、“微型课题”式学习的含义及其在历史活动课中的意义

历史“微型课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或专题、课题),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微型课题”式学习以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运用历史资料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掌握研究、分析、评价历史现象、人物、事件,从而获得知识、提升技能,这种方法满足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二、历史活动课“微型课题”式学习的操作实践

“微型课题”式历史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包括确立课题、制定目标、小组分工、搜集资料、成果展示、评价总结六个环节,整个过程通过师生互动互作体的创设、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的反馈来提供支持和保障,并自始至终伴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指导评价。


1.确立课题。

确立课题是整个“微型课题”式学习探究过程的起点。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提出问题,形成课题。选题可分为两类:第一,历史教材中规定的活动课;第二,自由选题,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湛江》《走进伊拉克战争》等,但大多教学实践都选择第一类。笔者认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教材结构设置分明、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易懂,往往造成学生喜欢读教材、不关注课堂的局面,或对课堂呈现的内容仅浮光掠影地感知而缺乏深入体验,无法在此基础上积极归纳、比较并思考“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等问题。因此笔者重整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歌曲),在音乐声中展示两组幻灯片(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落后、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主动参与,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巨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有的学生从吃的种类谈、有的学生从穿的款式谈、有的学生从交通工具谈、有的学生从居住条件谈。此时学生感受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还不够,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需求和兴趣确定一些子课题:如《从家乡的交通变化看改革》《从家乡居住环境变化谈改革》《从家乡学生学习条件说改革》等。

教师的情境创设一定要巧妙精彩,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对学生的选题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使课题符合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对不符合学生实际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大而空的课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将相似和接近的课题进行合并、*。总之,选题阶段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扬长避短,并充分发挥乡土课程资源的优势。


2.制定目标。

历史活动课课题目标设计,应紧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围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制定课题目标。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可设置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在“微型课题”式教学中要达成下列目标:(1)初步学会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的途径和方法,锻炼用历史资料佐证自己论点的论证能力;(2)学会展开社会调查,能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统计相关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3)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树立团队意识。


3.小组分工。

“微型课题”式学习应选取合适的组织形式,该形式大约分为三种类型:小组合作探究型、个人独立探究型、个人探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型。经过多次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是效果较为突出的方式。在确定课题主体和明确目标后,下一个步骤就是进行分组。分组时可以由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也可以在保证学生能力平衡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完组后,各小组成员要对探究的课题进行分工,选定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确定自己该搜集的材料。


4.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是开展“微型课题”式学习最重要的阶段,直接关系着课题研究的成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学校电脑房上网搜索、调查访问、实地考察、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查、自己找、自主发现、自主思考;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指导学生怎样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去伪存真。以《从家乡教育的变化看改革》这个课题组为例,教师可以在如何制定问卷调查表、人物访谈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调查访谈中要告诉学生访谈的注意点:访谈前要设计合理的提纲,确定好调查对象和访谈地点等;访谈时要做好记录,谈话要礼貌、举止要大方,可以拍照、录音留下资料;访谈后对于所取得的资料应去粗取精、辨伪存真,等等。


5.成果展示。

活动成果展示是活动课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是指学生将研究结果形成成果在全班或年级进行交流。成果展示可以多种多样:第一,表达:书面材料、口头报告等,如撰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或撰写历史小论文;第二,交流:辩论会、研讨会、出墙报、制软件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尽量要让每一个课题组都有展示的机会。在《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这节活动课中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举办《家乡的昨天、今天》图片展、举办《家乡巨变话改革》演讲比赛、制作《家乡的变化》校园专题网页、举办《日新月异家乡颂》历史小报展、出一期《家乡新貌》黑板报、举办新闻杂谈《家乡变化之我见》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采访性质的家庭作业,并给学生的采访规定了一个范围。为了让学生有话题可以问家长,家长围绕着话题又有话可说,并且这个话题还要有现实意义,笔者提供了以下四个话题作为学生向家长采访的参考话题:

什么是课题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1)


6.评价总结。

评价总结贯穿整个“微型课题”式学习的始终,评价既包括学生的自评:参与小组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优点进行总结、对缺点进行反思;也包括对其他小组的优点进行借鉴,汲取他人之长;还包括教师对整个课题研究阶段学生的跟踪评价、点评。评价总结直接关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能为下一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评价时重在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轨迹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结果,同时要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手段和方法多样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历史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把历史与现实结合,用“微型课题”式学习,“研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教与学,能促进师生对话,并共同体验社会发展、生命成长,共同进步。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历史活动课中用好“微型课题”式学习还有待于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总结,不断积累。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学生就会有所收获,教师就会和学生一起成长,而课程改革也会越走越深入。

文/刘 琴(开远市第一中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