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资料简介100字,长城的资料简介30字左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13:14:04

早期修建长城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即夯砖垒墙。这与修建民居所用的方法一样。其具体方法是:将两排木板竖起成为墙的两边,接着分层将泥土倒入密封的木板之内,然后将其夯实。木板平均有4米长,可装80立方米泥土。这样可以生产出8~10厘米厚的砖层,不过后来也发现有3~20厘米厚的砖层。有时,也把薄薄的芦苇层夹在泥土层中,以此加速砖的干燥过程。在戈壁沙漠及草原地区,城墙的建造取材于当地的植物。人们将15厘米厚的红棕叶或芦苇与不太厚的卵石和泥土层进行混压,这样就制成了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砖墙。在塔里木盆地,城墙则是用大捆的灌木丛、白杨树干与夯实的土坯混合建成的。

所有城墙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每层都要用力夯实,然后再夯上另一层。这种建筑的耐久性,可从保存下来的几节城墙中得知。这几节城墙建于公元前656年。在中国北方,公元前300年的秦城墙仍有3米高。城墙底部有4.2米宽,城墙上部有2.5米宽,是用黄泥与少量碎石夯实而成的。在甘肃,保存有4米高的汉城墙,其中包括位于玉门关的一座最大的要塞。城墙的墙砖在拐角处犬牙交错,方形的城门上窄下宽,这样可以防止城墙坍塌。在这个地区,还保存有100多座烽火台。它们或用夯实的土坯建成,或用晒制的砖坯修建。在这几节城墙上,每隔1600~2500米,就有一座下宽上窄的烽火台,台的底部面积为17平方米,台高25米。烽火台的墙上,还有明显的脚手架的痕迹。长城大部分修建于明代,那时出现了一些新的修建方法。长城的西段,仍按传统方法修建。但为了保护首都北京不受蒙古人和满族人的侵犯,它的东段都用石头和砖头砌成,其地基是夯实的土或碎石。其他如山海关这样依山临海的要塞,修建得很像一座小小的城堡。这儿有备战用的掩体和隐蔽处,可开闭的吊桥,训练兵勇用的操练场,战备仓库,外面还有草料场。

3.北段的长城

长城资料简介100字,长城的资料简介30字左右(5)

长城横贯东西,北段的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起伏翻转,横越河北省北部。这段长城自古以来便担负着保卫京师的重任,因此关隘密集,各种防御工事也相当完备,其中以镇守在北京北方的古北口、慕田峪和居庸关等雄关隘口最有名,修复得也最完整。

古北口是北京东北方通往承德、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最早建于北齐天宝六年,后于明洪武十一年重修,古北口关城跨于两山之上,关门有三座,并且设有守御千户所。目前古北口附近山峦上的长城仍然保存完好,分别为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建于明朝,位于北京市正北方的怀柔县北部,距离北京城区70余千米。这段长城气势雄伟,结构十分独特。例如它的关门开在南侧楼城墙上,且位于山中,所以出入的人马甚少,而今更是无人取道。居庸关在北京的西北方,最早建于北魏,现在的关城和长城则是明朝重修。辽朝末年,金兵进逼居庸关时,辽军满以为雄关可守,但没想到藏身的崖石突然崩塌,压死许多士兵,因而不战自溃。金朝将亡时,元军已至居庸关外,金兵便将几重关门都关上,并在附近100多千米范围内布满鹿角似的路障。元军得知金兵设防严密,便趁黑夜从另一条只容一人通过的小径偷渡,至天亮已绕过居庸关,朝向金中都(北京)攻去。元末,明兵从居庸关攻入,直下元大都(北京)。明朝的灭亡则是李自成从南口和八达岭两个方向攻打居庸关,消灭了明朝的守军,再直取北京的。现在居庸关已重建,关城的中心是元朝的云台,洁白的栏杆、高耸的石台、深邃的门洞,相当精美。从这里环视四周的城垣、城楼、军营和器械库等建筑,更觉雄伟壮观。居庸关的北口即是著名的八达岭,也是现存长城中最雄伟壮丽的一段。

北京市再往东的长城仍不减其磅礴气势,续跨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像一条巨龙奔入渤海湾,其中的重要关隘则有山海关和黄崖关。山海关位于渤海湾的尽头,秦皇岛市的东北部,最早建于北齐天宝年间,后于明洪武十四年起陆续修建。这段长城大部分以砖石砌筑,内填碎石夯土,也有少部分以石块砌成。它的平均高度为7米,也有的地方高达14米。长城从山海关东门往南延伸4千米便直插入海,伸入海中的部分称为老龙头,上面还建有一座城台敌楼。这段长城的基座是由许多反扣的铁锅组成,因此伸入海中数百年却没有被冲走,相当坚固。由于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故有人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来形容它的重要性。

4. 西北段长城

长城资料简介100字,长城的资料简介30字左右(6)

长城资料简介100字,长城的资料简介30字左右(7)

向西绵延的长城,自居庸关分两线斜纵进行,明朝分为外长城和内长城。北走的外长城越过太行山北端,沿阴山山麓延伸,横跨内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南走的内长城则经太行山脉,伸入山西北部腹地,在老营地区与外长城会合。两道合二为一的长城再沿黄河蛇行2000千米,横越陕西北部,到了甘肃与宁夏边境地区,又分为两路,并在甘肃武威附近会合,而后继续沿着祁连山纵行河西走廊,直抵嘉峪关。这段长城横跨五省,三越黄河,途经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戈壁地区,黄沙滚滚,景色苍茫,其中以内长城的雁门关最著名。雁门关在山西代县西北20千米处,始建于唐朝,如今所见则是在明洪武七年所修。这里东西两侧山势峭拔,东南是著名的五台山,西侧是恒山西段,两山对峙,形状如门,《山海经》记载“雁门,飞雁出于其门”,故名雁门关。从关内望去,群山绵延,道路盘旋崎岖,地形极为险要。旧时雁门关外筑大石墙数道,小石墙25道,隘口18个,与宁武关、偏头关并称为“内三关”,不过现在雁门关一带的长城早已经残缺不全,徒留断壁残垣。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