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术丸(易水张先生枳术丸)
白术(二两) 枳实(麸炒黄色,去瓤,一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一、枳术丸源流考
枳术丸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所创制,由其弟子李东垣收录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蓝室秘藏》中,在《内外伤辨》中更是明确指明“ 易水张先生枳术丸”。原方由“ 白术二两,枳实炒黄色去瓤一两”,组成“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并称其功能“治痞,消食强胃”。
枳术丸作为治疗脾胃内伤疾病的经典方剂,一直以来以用药准、药味少、立论精等特点,被历代医家所运用,临床上常作为健脾消食除胀的基础方,该方不仅影响着易水学派等医家临床上对于脾胃病的处方遣药,对现代临床治疗脾胃病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
枳术丸之历史沿革
仲景枳术汤中,枳实用量为白术的两倍,重在行水除痞,为行气除痞的良方。
宋代王贶在仲景方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变:
其一,将《金匮要略》方中枳实由不定量改为二两,由量大生用改为量小麸炒;
其二,白术由《金匮要略》方中小量改为大量,二两改用四两。
其三,明确了白术与枳实的用量比例,白术二倍于枳实。
其四,由汤剂改为煮散。
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载有“枳实丸”,其在王贶枳术汤的基础上改散为丸,使其作用更加缓慢,又在服用方法上以“烧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更加重视对脾胃之气的顾护。
张完素在刘氏“烧饼为丸”的基础上,提出用“荷叶裹烧饭为丸”。
张氏弟子李东垣在临床实践中悟出师用“枳术丸”、“ 荷叶裹烧饭为丸”的道理,予以存录,并在张元素枳术丸的基础上,又根据饮食内伤的不同情况进行了灵活的加减,例如:木香枳术丸、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等方剂。
二、枳术丸临床应用
中医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