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想见你解说,台剧想见你隐藏细节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8 04:32:47


2. 平行叙事的张力与莫俊杰之死

本剧既为穿越剧,平行叙事自然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中又以第9 集最具代表性。从表面来看,这集是以2008 年李子维迎接莫俊杰出狱,和2010 年王诠胜追求黄雨萱进行双线交错的平行叙事,然而,真正的主题却是莫俊杰的「自*」和陈韵如的「 27 岁冥诞」,并透过黄雨萱在19 岁「生日」时的对比,进而产生两种极具反差性的生命状态。于是乎,有关「生与死」和「命运的循环」才是这集真正想表达的核心议题。

莫俊杰并非*害陈韵如的凶手,但他为何会选择背负*人的罪名?他曾经说过,他愿意为陈韵如去做任何事情,但他却拒绝陈韵如要他*了她的请求,最后又因为无法阻止她的坠楼自*,内疚与自责就成为他拒绝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从表面叙事看来确实如此,但若深入到莫俊杰内心真正压抑的秘密,却会发现他是在为陈韵如「选择被人*死」总好过「软弱自*」的遗愿,背负着这不能说出来的秘密。在第13 集中,陈韵如在教室顶楼对着黄雨萱意识诉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而唯有莫俊杰能够读取唇语探得她心中的秘密:

……如果我就这样消失了,大家只会觉得,陈韵如,好可怜,怎么会那样想不开啊……然后我的消失,就会跟我的存在一样,简单几句话,就从大家心里被抹去,不会有人记得……如果我可以在今天被某一个人*死,我想不管是谁,都没办法轻易忘记吧!不会有人怪我,为什么那么软弱,不会有人怪我,为什么那么没有勇气……(镜头切换成莫俊杰念出陈韵如的心声)……这样,在他们心中留下的陈韵如,就是我怎么演都演不好……(切回陈韵如自述)……但又是我最想成为的陈韵如(即黄雨萱意识主导的陈韵如的外在形象)。

莫俊杰正是因为无法挽救陈韵如的死,所以他才会选择让陈韵如依照自己希望的死亡方式,作为不被他人轻易遗忘的最后心愿。这个无法对任何人诉说的秘密,长久积压在莫俊杰的心中(1999~2008),他为陈韵如的牺牲,是在一种自我否定的前提下的「舍已」行为,自然也就无法达成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于是,出狱不久后,莫俊杰便在陈韵如自*的地点,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却是李子维亟欲改变的一段「过去」,也是王诠胜在打工的餐厅里对同事们述说的悲伤回忆。

在平行交错的叙事中,首先以李子维在时空板上张贴的字条「无论如何都要阻止莫俊杰自*」作为开端;接着,叙事切换到王诠胜诉说自己无法挽救最好的朋友的遗憾,并插入文磊叔曾经告知他莫俊杰自*的地点;而后,这份遗憾延伸至莫俊杰带着生日蛋糕在陈韵如的坟前纪念她27 岁的「冥诞」,这样的安排,正与黄雨萱在27岁许下的生日愿望:想见你,形成强烈的对比。

悲喜交错的情形同样也发生在黄雨萱和王诠胜正式交往之后,两人相恋时的喜悦,却是另一段悲剧的开始,那是莫俊杰和李子维把酒言欢的最后一夜……在这层层交错的比对之下,凸显的是陈韵如人生的微不足道,在她18 岁生日许下的第三个愿望,不但遭受李子维的拒绝,人生还因为黄雨萱的介入而更加否定了自己。她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否定,导致莫俊杰为她牺牲的悲剧,最终连同王诠胜(即李子维)失去挚友的遗憾,一并透过平行叙事的张力累积,全都化作李子维目睹莫俊杰坠楼自*的哀働。

台剧想见你解说,台剧想见你隐藏细节(9)


3. 物件元素与音乐的运用

无垠的大海,是自由与生命的象征。王诠胜选择结束生命的地点,是奔向那不再受到任何压迫与排斥的大海(8 集)……陈韵如第一次翘课时,也要求李子维带她到海边去看海,那也是她逃离一切被否定、被比较的唯一出口(12 集)……当黄雨萱以为她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改变李子维被*的命运时,她开车来到了海边,渴望抚慰受伤的心灵,却意外促成她再次穿越的契机(13 集)……同样的大海,也成为黄雨萱与李子维最终离别时的场景,在她选择牺牲两人情感回忆的同时,「舍己」的行为成就了「利他」的新世界,而这份利他主义的精神正是人世间真正纯粹的「爱」。

在这部作品中,充满着许多深具暗示性的物件安排,比如王诠胜(即李子维)设计的求婚戒指,便是引用西蒙波娃的名句,在女戒上镂刻着「Only if you asked to see me 只有你想见我的时候」,对应男戒上的文字「our meeting would be meaningful to me 我们的相遇才有意义」。这除了暗示两人相互追寻的关系外,女戒在设计上也刻意比照乌比莫斯环的形状,作为叙事结构上的一种循环象征。

相较之下,人物在造型或服装上的设计安排,对比婚戒的隐晦象征,倒是显得直截了当许多。其中,前者以「遮蔽的刘海与秀发」和「敞开的额头与脸颊」,对比陈韵如和黄雨萱或阴郁或明朗的性格差异;而后者则以衣服上明白标示的文字来凸显两人在意识上的主从之别,比如衣服上「I KNOW ,I don't know」的文字是代表黄雨萱第一次穿越时的混乱意识(3 集),同时也在陈韵如决定模仿黄雨萱的时候再次出现( 12 集)。当陈韵如挣脱意识小房进而取得身体主导权的时候,「Freedom 释放」则成为她身上最醒目的识别标志(11 集)。

此外在第1 集也出现了两个较为隐晦的物件暗示,其一是李子维观看黄雨萱的脸书动态时,一个阖上笔电的特写镜头,顺势带出他手上无名指的求婚戒指;其二则是李子维向黄雨萱暗示真实身份的生日蛋糕:在他托人转交给黄雨萱27 岁的生日蛋糕中,提示的重点并非身旁同事所言的是她最喜欢的芋头口味,而是透过一个闪回画面,暗示这个蛋糕与王诠胜在她19 岁生日时所购买的蛋糕是完全一样的。这两道暗示在第1 集就出现了,正足以说明这部作品在细节安排上十分严谨。

至于音乐方面的运用,除了几首特别量身定做的歌曲最能有效地呼应剧情的起落,片头曲〈Someday or One Day〉的运用更是充满了巧思。这首歌曲非但始于全剧之初,同时也是全剧收尾时的结束歌曲,就形式上来说,不但呼应全剧在叙事上的循环结构,作品本身即是另一种循环结构的展现。

最末,导演以一颗独具匠心的长拍镜头,为时空穿越的主题作出了最佳示范。这颗镜头始于黄昏的滨海公路上,李子维骑着机车载着小黄雨萱返家,不久之后,两人出镜,画面上出现工作人员的字幕,待字幕结束后,骑着机车的李子维却是载着长大后的黄雨萱再次入镜。从旁白中的两人约定,人物的置换,以及收尾歌词的暗示「You'll be back to me someday One day 有一天,你会回到我身边」,原本看似开放性的结局安排,其实早已给出了答案。

台剧想见你解说,台剧想见你隐藏细节(10)


结局:无限循环的唯一破口

「你猜猜看,我看过离我最远、最远的东西,是什么?」陈韵如在海边问着李子维,而李子维始终都无法了解她的心思。在她说出答案之前,闭上了双眼,仰起头来对着天空。此时,镜头切换到她死前的模样,伸出去的手,想要触摸着什么,却是什么也摸不着,颓然的手,落在地上,旁白道出「是你」。同样仰望着天空的脸,在陈韵如死后,先是1998 年的李子维,而后是2019 年的黄雨萱,相似的构图、镜位,与哀伤的雨水,将两个不同时空串联了起来,从陈韵如说的「我看过离我最远、最远的东西:是你」,变成李子维与黄雨萱之间最遥远的,距离(13 集)。

如同前文引述第10 集李子维对黄雨萱解说的一切,他们都是为了想再见到对方一面,而无法避免地落入无尽循环的时空,然而,不论是黄雨萱想要改变陈韵如在小年夜死亡的命运,或者是李子维想要阻止莫俊杰的自*,终究是徒然的。这牵涉的并非表面剧情上的因果关系,而是关于人类要如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意即人类生存的目的。

托尔斯泰在1887 年完成了一部人类在思想史上的不朽著作《人生论》。此书对人类真理的探索,提出一套极为严谨的思想论述,在此仅针对部分与《想见你》相关的论述,略加说明一番。托翁认为,人活着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获得幸福,然而,许多错误的学说,强调人的生命是肉体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因而导致许多人认为,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在追求个体的幸福。但托翁指出,人的真正的生命,是一种支撑整个肉体并统合不断改变的意识的一个「整体生命的意识」,而这个意识受到理性法则的指引,向人类证明追求个体幸福的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在追求个体幸福时必然会造成人的斗争与痛苦,也就是会影响他人的个体幸福而形成一种必然的矛盾。唯有每个人放弃对个体幸福的追求,而将别人的幸福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那么,当所有人都在为别人的幸福而生活的时候,所有的斗争与痛苦将不复存在,每一个人所获得的幸福,便是来自于别人对你的「爱」。

从这个简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黄雨萱和李子维为何无法改变陈韵如和莫俊杰的死,并透过这样的改变来挣脱无限循环的命运,进而使两人的恋情得以圆满。因为不论是黄雨萱或李子维,他们最初穿越的目的,都是在想见到对方的「利己」前提下,引发后续想要藉由改变陈韵如死亡的命运,让他们的恋情也可以因为命运轨迹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黄雨萱追求个体幸福的同时,不也形成了陈韵如自*的原因?唯一能形成封闭循环命运的破口,也就是改变现存不完美的、彼此斗争的、制造苦难的这个世界,唯有在黄雨萱选择牺牲自己和李子维或王诠胜所经历过的一切回忆,也就是放弃追求个体幸福的前提之下,陈韵如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也唯有如此,黄雨萱改变的才不会是陈韵如在小年夜发生的「某一次」自*事件,而是让她彻底改变对这世界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再会有否定自我存在价值的自*念头。

严格来说,改变无限循环命运的第一道破口,是发生在李子维和王诠胜在机场的「第二次」会面(10 集)。李子维向黄雨萱述说了两个版本,第一次是在他的房里,第二次则是在黄雨萱和王诠胜(即李子维)共同居住的公寓客厅。在第一个版本中,李子维述说自己穿越时空的一切经历,而王诠胜则是带着感伤的口吻对他诉说,自己如果没搭上这班死亡班机,黄雨萱又怎么会回到「过去」让李子维爱上她。从王诠胜略显哀伤的神情和诀别时的谈话,在在都显露出这并非本质上的「利他」精神,而是无奈地接受既定命运的轨迹。

台剧想见你解说,台剧想见你隐藏细节(11)

但在第二个版本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这一次,王诠胜面露笑容提到之前未曾说过的话「这样一来,不就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去拯救莫俊杰、陈韵如,还有我跟你了吗?就算最后黄雨萱无法改变这一切,但至少未来,她还有你会一直陪在她身边,不是吗?」从这段话里,充分展现出王诠胜已真正体悟了舍己为人的精神,在「利他」主义的前提下,他的自我牺牲已然成为一种成全与祝福,他对命运的欣然接受,远多过于对恋情即将逝去的哀伤,而唯有透过他的牺牲,方能成就这段恋情的因果,并换取他人(也包括他自己)的幸福契机。

在第二个版本中,王诠胜交予李子维的物件,并非只有第一个版本中保留恋情回忆的手机,还包括了象征「爱」的求婚戒指,那是将自己最珍视的一切完全托付给「另一个人」的决心,而这也就是为何李子维会对黄雨萱说出这样的感受:

虽然那只是微乎其微的几句话,几个情绪,甚至,只是一个念头的不同,但……那跟我之前所经历过的时空轨迹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的王诠胜,比当年的我,更勇敢,更相信你可以做到这一切。

除此之外,另一个相似的破口契机,是发生在黄雨萱对陈韵如的母亲所展现出来的那份母爱精神的体悟。她藉由陈韵如的身份对弟弟诉说,母亲之所以会选择在酒家上班的原因,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心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母亲可以为了子女放弃尊严,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的工作(6 集)。对这份无私母爱的理解,同是一种「利他」主义的精神,到最后选择牺牲自己的恋情去换取他人的幸福时,陈韵如的母亲是她唯一当面道别的亲人(有别于和弟弟或文磊叔的道别方式)。踏出家门的那一刻,陈韵如的母亲带着年货返家,她向前给这位「母亲」一个深刻的拥抱,流下离别时的泪水(13 集)。因为直到此刻,她才算是真正地体悟到为子女牺牲奉献的那份母爱,就如同她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回忆,两者都是「舍己利他」的无私精神,藉由放弃对个体幸福的追求,共同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新世界。

正因为黄雨萱选择放弃个体幸福的追求,其他人的命运才得以挣脱以苦难和不幸所构成的封闭式循环世界。在新的世界里,亦即以「利他」精神作为前提的新世界,人们将变得更加包容,更懂得为对方的幸福着想;斗争不存在了,因为不再有对个体幸福的追求而造成他人的不幸,也不再有对他人的排斥,或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否定。是以,陈韵如在历经这一连串的悲伤之后,会变得更有勇气也更具信心,对这世界的想法也会有所改变,不会再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自然也不会再有自*的念头了。而莫俊杰则不会因为无法挽救陈韵如的死,一个人孤独地忍受着无法向人倾诉的秘密,最后在内疚与自责中选择了轻生。至于谢芝齐,童年时偏差思想的养成经过已不再是事实了,邪恶的种子无从扎根,自然不会成为*害蔡雯柔和李子维的凶手,也不会导致谢宗儒产生意识错乱的情形,两人都能成为健全人格发展下的寻常人。唯一无法改变的事实,是1998 年的李子维与小黄雨萱相识的过程,冥冥之中,两人的缘分早已注定,就如同重新恢复秩序后的新的世界,当所有穿越痕迹的因果都消失了,唯一还留存的,是那把曾经在风雨中翻飞的蓝色雨伞(6 集/13 集)。

台剧想见你解说,台剧想见你隐藏细节(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