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公众对于化学品的误解不断加深,导致英文中甚至多了一个新词“Chemo-phobia”——【化学恐惧症】,这种新的“流行病”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悄悄蔓延。
你是不是也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这样的疑惑:孩子使用的塑料吸管杯是用有害化学物质制成的吗?汽车上使用的清洁剂散发出的气味对人体有害吗?*虫喷雾又安不安全呢…面对这样的疑惑,人们是如何处理和面对的呢?
那些年被我们误解的化学品
很多人都会简单粗暴的将化学物质与有毒有害划上等号,比如“农药”听上去就很吓人的样子,毕竟它能*死害虫、杂草、真菌和老鼠等生物。但只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农药,并且按照产品说明规定的方法使用,就可以有效避免作物病虫草害,甚至可以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寄生虫带来的疾病,并且不会危害人类生存和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例如,生物农药Bt*虫剂是土壤中苏云金杆菌产生的晶体蛋白,它能够针对性地*死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大部分农作物害虫都属于鳞翅目),但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所以被农民广泛使用。然而科学的结论并不能阻止一部分人对于农药的误解,从环境污染到激素絮乱再到癌症,农药被扣上了各种各样的“罪名”,一些极端的态度甚至会影响媒体导向和政府法规。
一个典型的例子——草甘膦
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有效成分, 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2018年8月,旧金山的陪审团审理决定,接触草甘膦是加州园丁患癌的可能原因之一。尽管有数百项研究表明这种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是安全的,但法院还是做出了这项裁决。
(图片来源:网络)
该判决是基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5年6月的一项评估,即草甘膦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性。但是这项评估欠缺严谨性, IARC将草甘膦与咖啡和腌鱼归在同一类别,认为草甘膦有可能致癌。 但这一评级是基于“危害”而非“风险”,忽视了暴露几率这一重要因素。
危害指的是对人造成的实际伤害的后果的, 而风险是指发生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打个简单的比方,是存在对人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这是危害;如果过量饮酒,增加了人体对酒精的暴露量,那么酒精对人造成伤害的几率(风险)就会非常高。IARC的评级评估没有提到“量变”的因素,比如酒精致癌的前提是过量饮用,正常饮用的致癌风险也是非常低的。
(图片来源:网络)
而国际癌症机构本身并不进行试验,对草甘膦做出的判断仅根据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估。 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欧洲食品安全局、中国农业农村部药检所等众多权威机构在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后做出结论:草甘膦对人类并无致癌风险。”
化学恐惧症可能会导致真正的危害
在“化学恐惧症”的影响下,人们会对化学品保持错误的认知态度,甚至简单粗暴给化学品扣上“不安全”的标签。但其实几乎所有人们经常用到的化学品都经过了各项安全评估,只要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安全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接触的方式、频率、持续时间和程度;而任何物质,甚至食物、水、和维生素,如果过量也会对人体有害。
(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8月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991年至2010年儿科癌症的发病率。这是一项庞大的研究,涉及13亿人年(“人年”是流行病学术语,指的是一个人被研究了一年)。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0年里,儿科癌症发病率仅上升了1%,而在近10年间,发病率基本趋向平稳。关于*虫剂对儿科癌症发病率的影响,比利时癌症流行病学家菲利普·奥蒂埃是这样评论的:2014年,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人均农药销量大约是瑞典或英国的三倍。如果儿科癌症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是由于*虫剂的作用,那么农药用量更高的国家应该会有更多的癌症病例,但事实并非如此。要解开儿科癌症的难题,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农药绝不是“元凶”。
(图片来源:网络)
大众对于常用化学品的错误执念是不健康的。对于真正威胁公众健康的化学品确实要严格管控甚至取缔,但是盲目的用一些没有经过严格审查鉴定的物质去替代已知无害的化学品,可能适得其反,给公众的安全带来真正的危害。
Reference:
https://pesticidefacts.org/perspectives/scared-to-death-understanding-the-difference-between-a-chemical-risk-vs-haz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