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适当使用生长调节剂提高产量
嘉宝果幼年期长, 10 年生以下植株挂果量不多,当前嘉宝果市场价格极高,提高植株产量,是种植者一致的需求。本项目采用喷施赤霉素与氯吡苯脲提高产量与果实品质,但必须要谨慎使用,必须经多次且小范围测试得出最佳浓度、找准最佳生育期后才能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如浓度不适合则会降低着果率和果实品质。喷施低浓度赤霉素可以提高嘉宝果着果率,需喷施 1~2 次,第一次于谢花后,第二次于第一次10~15d后,遇到阴雨天气适当提前或推后。在幼果膨大期,可对幼果喷施低浓度氯吡苯脲,能增加果实大小,促进着色,最多使用 2 次,间隔 7~10d ,第一次一般是 3 月中下旬,第二次是 4 月初(转色期前)。
2.3.5 病虫害防治
嘉宝果抗病虫害能力强,根据引种园生产情况,4~5 年未发现明显病害,每年新梢集中萌发时有少量蚜虫、毒蛾类幼虫为害新叶,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国外,湿热季节时会发生锈病,可通过修剪提高植株内部光线及通风来预防,配合喷施70% 甲基托布津或 75% 百菌清等*菌剂 800~1 000 倍液以降低病原数量。另外,由于蚜虫、毒蛾类幼虫在田间时有发生,可施用啶虫脒、灭幼脲等药剂;如有介壳虫发生,以手摘除为主。虽然病虫害较少,但是在果实成熟期容易遭受鸟害,严重时鸟害会导致减产15%以上,所以果实转色期要及时在植株外围覆盖编织网或搭设网室防控鸟害。
3 结论与讨论
3.1 本研究情况
经过 4 年多的栽培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嘉宝果在广东省中山市生长发育良好,综合性状优良,具有适应性强、丰产稳定性较高、抗病性强、果实品质优、容易栽培管理等特性,适合在广东省推广并进行一年三收栽培。嘉宝果以独特的口感风味发展成为新兴果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加快嘉宝果产业发展,在栽培技术上要加快产量与品质提升及加工技术研究。
2015 年前后,福建省嘉宝果实靠人工采摘,直接零售,而用于加工的不到 1% ,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台湾,这与嘉宝果的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有直接关系。目前,福建省开始大力发展嘉宝果的研究推广和规模化生产,采用“公司 + 农户”的运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嘉宝果的附加值。广东省嘉宝果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已有一定观赏型嘉宝果树市场,但是产业链短、商品化程度低,表现在栽培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以及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今后在加速广东嘉宝果生产发展对策上,利用现有果树存量优势,借鉴外部发展经验,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种植科技含量,提高果实品质,建立品牌,发展加工,才能实现嘉宝果产业新突破。
本文研究了嘉宝果的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抗逆性、果实经济性状及营养 成 分,研 究 结 果 与 刘 友 接 等 、唐 丽等 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嘉宝果在广东省中山市引种成功。与以往同类研究相比,首次更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嘉宝果开展适应性与产量提升研究,不但进行嘉宝果生物学调查,并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田间试验,证明嘉宝果对赤霉素、氯吡苯脲是敏感的,正确使用赤霉素与氯吡苯脲可以调控嘉宝果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发现,2019年的二造果、三造果的产量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 )天气,刘友接等也证实了个别年份气温偏低会导致当年果实滞长并落果。(2 )植株相对年幼,而嘉宝果 10 年生以上才能稳定投产 ,这说明嘉宝果幼年期产量或不稳定。(3 )可能是与嘉宝果实施了赤霉素、氯吡苯脲的试验有关,试验植株占全部植株的40% ,正造果阶段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是否会造成非正造果减产还需进一步探讨。
3.2 推广应用前景
3.2.1 树龄与抗寒性
本项目引进的植株
5年生,在中山市露地环境下,连续4年均可安全过冬,未出现过冻害。在福建省漳州市,露天栽培嘉宝果 2 年生幼苗无法在引种地露天过冬 ,因此,引种嘉宝果时若要露地种植并考虑投产年限,建议首先选择 2 年生以上植株。
3.2.2 开花结果习性与产量
在中山市,6~9 年生植株一般每年开花结果 1~3 次,第一造果的开花结果习性稳定,于 3 月上旬进入盛花期,
4 月中旬后果实成熟。而二造果(秋果)、三造果(冬果)的开花结果习性不稳定,可能与试验观察的植株还未进入盛产期有关;还可能与当地气候有关,中山市昼夜温差小、海拔低,与原产地巴西的热带高原地区日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条件相差较大,导致当地年结果次数少,秋果、冬果的产量偏低。
3.2.3 品种资源与产业发展
目前嘉宝果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不少引种栽培报道,但是有关嘉宝果引种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资料不多、栽培技术也较少,仍有不少嘉宝果优质品种尚未引入我国 。
由此可见,良种是嘉宝果产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