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yē)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章)
一、音韵第一章:离、苗、靡、摇、忧、求、天、人
按:离、靡,歌部;苗、摇,宵部;忧、求,幽部;天、人、真部;
- 天:《康熙字典》古与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
第二章:离、穗、靡、醉、忧、求、天、人
按:离、靡,歌部;穗、醉,质部;忧、求,幽部;天、人、真部;
第三章:离、实、靡、噎、忧、求、天、人
按:离、靡,歌部;实、噎,质部;忧、求,幽部;天、人、真部;
二、释义第一章彼黍离离¹,彼稷之苗²。行迈靡靡³,中心摇摇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⁵〈叶铁因反〉,此何人哉!
赋而兴也。
注解:
- 彼:彼宗庙宫室。黍:谷名。苗似芦高丈余,穗黑色,实圆重。离离:垂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冢离离。”
- 稷:亦谷也。一名穄。似黍而小。或曰:粟也。《礼·曲礼》:“稷曰明粢。”《诗·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 行:道也。迈:行也。道行,犹行道也。靡靡:犹迟迟也。魏晋·王粲《从军诗》:“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 摇摇:忧无所诉,无所定也。明张凤翼《灌园记·后母授簪》:“金针懒拈,绣线懒添,心摇摇不定如蓬转。”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见妇,惊悸错愕,未敢往就,摇摇不知悲。”
- 悠悠:远貌。苍天者,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昊天;仁覆闵下,则称旻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尔雅》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今译:彼宗庙宫室之地,有黍离离而秀,彼宗庙宫室之地,又有稷之苗矣。大夫见之,在道而行,不忍速去,迟迟然而安舒,中心忧思,摇摇然而无所告诉。大夫乃言,人有知我之情者,则谓我为心忧,不知我之情者,乃谓我之何求乎。
第二章彼黍离离,彼稷之穗¹〈音遂〉。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赋而兴也。
注解:
- 穗:秀也。稷穗下垂,如心之醉。故以起兴。
今译:彼宗庙宫室之地,有黍离离而秀,彼宗庙宫室之地,又有稷之秀穗矣。大夫见之,在道而行,不忍速去,迟迟然而安舒,中心如醉,摇摇然而无所告诉。大夫乃言,人有知我之情者,则谓我为心忧,不知我之情者,乃谓我之何求乎。
第三章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¹〈音咽。叶于悉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赋而兴也。
注解:
- 噎:忧深不能喘息。如噎之然。稷之实,如心之噎。故以起兴。《后汉·礼仪志》:“鸠者,不噎之鸟也。”
今译:彼宗庙宫室之地,有黍离离而秀,彼宗庙宫室之地,又有稷之实矣。大夫见之,在道而行,不忍速去,忧深不能喘息。中心如噎之然。大夫乃言,人有知我之情者,则谓我为心忧,不知我之情者,乃谓我之何求乎。
黍离三章章十句。
元城刘氏曰:常人之情,于忧乐之事,初遇之则其心变焉。次遇之则其变少衰。三遇之则其心如常矣。至于君子忠厚之情,则不然。其行役往来,固非一见也。初见稷之苗矣,又见稷之穗矣,又见稷之实矣。而所感之心,终始如一。不少变而愈深。此则诗人之意也。
三、赏析《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作《黍离》诗者,言悯宗周也。周之大夫行从征役,至于宗周镐京,过历故时宗庙宫室,其地民皆垦耕,尽为禾黍。以先王宫室忽为平田,於是大夫悯伤周室之颠坠覆败,彷徨省视,不忍速去,而作《黍离》之诗以悯之也。
写作背景:幽王之乱,王室覆灭,致使东迁洛邑,丧其旧都。镐京宫室毁坏,其地尽为禾黍。大夫行役,见而伤之。
《黍离》三章,章十句。言“宗周宫室,尽为禾黍”,章首上二句是也。“闵周颠覆,彷徨不忍去”,三章下八句是也。
这首诗看起来很长,但有变化的只是前四句,并且只是在相应的位置换了一两个词,以押韵。而后六句完全相同,如同歌曲的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