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4 08:11:18

说起民族精神,不得不讲中华民族的形成及民族精神最早的形成环境。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似乎是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国人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国家无论在面临任何灾难和侵略的时候都能一次次化腐朽为神奇,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1)

在秦朝以前(统称前秦时期),中国人民主要生活在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含盖今华北,华南,华东及西北部分地区。这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主要人口相对集中于中原地区,而生活在该地区的族群被称为华夏族(中国人)。

《春秋左传》中讲到:“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是华夏一词的来源,也是最贴切的描述,由于农业的发达及周朝“礼乐”的盛行,在“礼乐”的教化下使文明程度不断地得到升华,地理气候的优势及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使人们得到充足的生存,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持续提升,衣食住行大幅改善。

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2)

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说的是礼仪,讲的是道德,手工业与锻造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生活用具趋于精美,各种学说盛行,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因此正衣冠(以示尊重),重教化(以传德行),说道德(以显敬畏),讲礼仪(以定规则),由此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个核心精神:礼教与尊重。

秦朝之后的汉朝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也是汉民族的起源。汉朝初期遵“黄老之术”以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期,武帝刘彻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施“推恩令”,解决了中央统治政权的最大问题——分封制度下的诸王,达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汉武帝对儒家文化推崇备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儒家学说对人民的思想教育对于皇权的集中与稳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于是遵孔孟,设太学,广为传教。

儒学遵周礼,讲仁义孝悌,谦让和睦,自此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行成中华民族精神的第二个核心精神——仁爱与谦和。

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3)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三国鼎立,司马氏篡“魏”,建国号为“晋”,于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公元316年被北方蛮族灭亡,史称“西晋”,共计36年,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代,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华夏族几近灭族(五胡乱华),经历一些列兼并,进入南北朝时代。南北朝时期对外交流兴旺,东到日本,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了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此时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中原地区的民族在经历一系列的抗争(如*胡令)之后,中国进入新的大一统王朝:隋唐,唐朝的强大众所周知,地域辽阔,在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征调各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召,新罗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唐朝也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完成了民族大融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强盛国家,唐以后的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由此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三个核心精神——包容与自强。

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4)

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中国曾被蒙古族和满族统治,但他们始终并没有成功的统治人民的思想,反而被不断地“汉化”,改汉姓,习汉俗,使各民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共存的大融合族群,统称为:“中华民族”,在清末,面对各国的入侵,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抗争中中华民族更是在领袖与先贤的带领下取得了胜利,同时也更深层的了解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第四个核心精神——团结与不屈。

作为21世纪的国人,了解中华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是我们永不止息的课题,礼教与尊重,仁爱与谦和,包容与自强,团结与不屈,让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