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皇都,天神赤发鬼残暴统治,滥*无辜。少年空文因被赤发鬼追*,决定奋起反击。在黑甲的指引下,踏上了凡人弑神之路,这是小说家路空文笔下的奇幻世界。
女儿小橘子多年前被拐卖,父亲关宁为了寻找女儿的下落,接受了屠灵委派的任务——刺*小说家,这是现实世界。
事件的起因是,交给关宁这项任务的知名企业家,由于某种原因,小说家所创作的小说世界对他产生了负面影响。于是,小说家创作的奇幻世界里,一个生活在林中的少年,为寻找*父仇人,开始了前往皇都的复仇之旅。现实中,全然不知此事的小说家,在遭遇写作瓶颈时,遇到了前来刺*自己的关宁。
两个平行世界中,关宁、小说家、复仇少年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奇幻与现实的故事交错展开。
发现了吗?梗概是框架,就像我们听书一样,听完了觉得热血沸腾,或者是任意某种情绪像要从胸腔中蹦出来一般,但当你向第三人转述时,只能说出以上的话来,毕竟,细节太多了,三言两语怎么能说清楚呢?
那故事情节是什么呢?它相当于你看过一本书,三天以后,当好友问你时,你讲给他的状态。故事线记得很清楚,细节略微有些模糊,但一些关键的地方,细节还是深刻的印在脑海里。又有人说了,我听完书以后也是这种感觉。我不想辩驳,不相信的朋友可以亲自试试。看书,不光是看书本中的字,同时,你的想象力还在不断补充着脑海中的画面,而听书,由于节奏快,声音元素众多,大脑更多的是跟着听到的信息一路向前。
为什么我要一再坚持说这个观念呢?主要是本人,还是喜欢看书胜过听书!哈哈,闲话不提,其实作为一名编剧,从最初的的一句话梗概,到简单梗概、详细梗概、故事大纲(根据制片方的需求,可能需要的是现在所说的故事情节),每一次都需要想象力的加盟,无论转场、台词,处处都需要小心机。因此,在文字的表述上最好可以有扩展或压缩的空间,如此,画面的转换就更加有张力了。
拿《刺*小说家》为例,开篇——异世界,小女孩叫爸爸的声音,关宁循着声音叫着女儿小橘子的名字,当空中出现一副狰狞的塑像时,现实中关宁从梦中醒来。这就是情节,细致到几乎让大家可以想象出画面,并且呈现出故事的具体动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