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怎么划算,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怎么算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5 17:45:59

又到了一年个税申报及汇算清缴季了。笔者在此,为关心怎么扣税、省税或者困扰于如何填报的朋友,做点接近大白话、参杂个人理解的一般性介绍。

对于年收入6万以上或者即将达6万以上,有兴趣了解自己名义工资和实发工资的差额都到哪去了的,可以参阅。年收入6万以下的,根本不用交个人所得税,可以直接略过哈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扣缴比较复杂,涉及的法规政策也非常多。这里介绍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以便了解我们的收入都是按照什么原则及标准,来确定应交的税额的。

1, 首先需要了解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法适用的对象,是按人的经常居住地和收入来源地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的,而不是按国籍划分。

只要是在国内有住所或在本年内在中国居住累计满183天(超半年),均视为中国税法上“居民”,其境内、外的收入都要在中国交个税。

不符合前述经常居住地标准,但有来源中国境内收入的,为“非居民”,也要就该收入在中国交个税。

2, 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应当缴纳个税的收入分为以下几种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经营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8)财产转让所得及偶然所得。

3, 个税法规定,有的需要合并到一起计算综合所得;有的则是单独计算所得。计算收入取得的期间,居民按年计,非居民按月或次计。

其中,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种合并计算综合所得。

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各自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对于居民个人所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本应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并入综合所得。但符合相关规定的,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而单独计算纳税。该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4, 尽管有前述规定,有明确法律规定的一些特定来源或事由而取得的收入是可以免税或减税的

例如,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免个税。此外免税的收入,还有国债利息(虽然国债很难买到,但可以正因此才难买到吧),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一般人也可能被福泽到。而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可按省或国家规定,少交个税。

另外,针对特定人群的收入项目,也免个税。例如,奖金(别高兴得太早,不是指你的年终奖或平时单位发的奖金,那是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要纳税的收入。但有优惠算法,往下看。这里是特指省/国务院/部队军以上单位/国际组织等发的),国家发的补贴津贴,等等。大家日常生活接触不到,就不一一列举了。

5, 应当纳税的收入并不是全部作为计税基数,而是在依法做出各种扣除后余额才是计税基数(即税法上的“应税所得额”)。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扣除方法也不一样

(1)综合所得,以每收入额减去六万费用(这里是法律认定的固定金额)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其中,

工资、薪金收入,为税前工资为计算基数。

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以收入额减去百分之二十的费用的,再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对于非居民因收入按月或次计个税,则工资薪金项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综合收入中的其他几项,扣除计算方法同居民。但非居民的综合所得没有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

(2)经营所得,以每年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这里是实际发生的哈)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3)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去八百元固定费用;四千元以上的减去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

(4)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为每次收入额,没有扣减。

(6)可阶段性(延续至2027年末)不并入综合所得而单独计税的两项收入:

A.居民个人所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可选择单独核算,即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公告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当年收入(含年终奖)减去6万元及三险一金、附加扣除等后应纳税所得额>36000元,选择单独申报省税,否则可选择合并计入综合所得计算个税。如果不确定怎样选更划算,就选单独计算,这样汇算清缴时,有一次修改机会。

B.居民个人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等股权激励,符合规定条件的,也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6, 【重点来了哈!】居民综合所得的专享扣除项目及计算方法

(1)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有工作单位的,开工资时会自动为你扣除这些费用,不计入应税额。基本无需个人操心。

(2)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全靠个人填报,工作单位无法获知或系统无法全部自动识别,必须特别关注!根据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2023年起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中有三项扣除标准提高了。

A.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每个婴幼儿每月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适用于从婴幼儿出生的当月至年满3周岁的前一个月期间。由父母中一方100%或各50%扣除。

B.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每个子女每月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包括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不包括0-3岁阶段),以及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不区分子女是在境内学校还是在境外学校接受教育,是在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接受教育,均可享受。但如果是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就不可享受此项。

C.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每位老人每月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每个子女最高分摊额每月从1000元提高到1500元。指赡养年满60周岁(含)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周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D. 继续教育支持的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学历继续教育支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学历教育的扣除标准为400/月,最长不超过48个月,职业教育在取得证书年度一次性按3600元扣除。同一类的只报一个,不同类的都要填报。

E.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只适用于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可每年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可由本人或者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可由父母中的一方扣除。

F.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适用于使用银行或公积金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实际支出的利息每月最高为1000元,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这里的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不是房产局登记在个人名下的首套住房)。如果夫妻双方婚前分别有首套住房贷款利息,婚后仅可选择其中一套房享受此扣除,可买方一人100%或各50%。

G. 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适用于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工作的,由承租方一人扣除;在不同城市工作的,二人分别扣除。扣除标准是按城市人口规模定额扣除,定额有800、1100、1500元/月,三档。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扣除。

H. 个人养老金专项附加扣除,

(3)其他法定扣除。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A.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B. 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未获得税优识别码的,其支出金额不得税前扣除。 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应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按上述限额予以扣除。

C. 个人养老金 缴纳金额按照最高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税前据实扣除。该账户内资金还可以自主进行投资,包括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其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退休后领取的个人养老金,可按照3%的税率(个税超额累进税率的最低档),单独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年收入在9.6万元以上的人群就适合购买个人养老金节税,之下的适用的税率本来就是3%,没有节税作用。

7, 各来源的收入在确定应税所得额后,再适用不同的税率,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目前个税税率分三种:

(1)综合所得,按收入总额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2)经营所得,按收入总额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百分之二十的固定税率。

超额累进的意思,用大家容易理解的话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总收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是一个金额幅度,各个段内的金额总和即是这个人的总收入。在每段金额幅度内适用一个税率,各段税率不同,金额越大对应段位区间的税率越高。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的阶段性减税优惠政策: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之前的政策是100万),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该政策和其他政策可叠加享受,而且不区分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收方式(核定增收、查账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或其他)均可享受。

8, 如何填报个税及填报期限等

用智能手机下载“个人所得税”APP。打开其首页,点击首页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根据操作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确认、提交即可。

居民综合所得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需要在每年12月进行确认,才能在下一个年度享受专项附加税前扣除。如果当年未及时填报或有新增或变更(尤其发生大病医疗的专项附加扣减项时),可在次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补正或修改。个税“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的时间通常为次年3月1日开始至6月30日。千万不要再错过了,否则是过期不补,只能眼睁睁多交税了!

(如果是个税“经营所得”的汇算清缴时间往往是次年1月1日至3月31日。要分清收入来源、看清截至期限哦!)

9, 退税与补税

在年度个税汇算清缴后,APP会提示用户可退的税款金额或需补交的税款金额。

退税,按APP提示操作,提供收款银行账号即可。

补税,一定要在汇算清缴结束期前缴清税款差额,否则将产生滞纳金。欠国家的税金的逾期违约金,基本没有被豁免、讨价还价的可能,还是乖乖早点交了吧。如果对汇算清缴的结果有异议,一定要及时向税务机关反馈。

以上信息供各位了解参阅。欢迎关注公众号如意汇今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