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周悘说
本文作者:周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想到会成为新型肺炎疫情中最先倒下的一批医务人员。前几天我还在周悘说的推送中,教大家怎样做好自我防护,却没想到分分钟被打脸。
自1月21日以来的4天时间里,我经历了突发高热、寒战、极度乏力、眩晕、腹泻和咳嗽,经历了不安、自责和镇静,开始自行居家隔离治疗至今,体温基本正常,症状基本消失。
我相信像我这样症状的、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应该还有很多,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很可能会出现恐慌而不能够正确处置,导致一窝蜂地涌到医院,增加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防疫机构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将自己暴露在致病环境之中,进一步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事实证明,我自己的居家隔离自救方案是可行的。我把我这几天的诊治经过和心路历程整理后写了下来,希望能给有类似情况的朋友们些许帮助。
隐患临近春节,病房里的病人越来越少了。除非是迫不得已,没有几个病人愿意留在医院的病房里面过春节。
1月17日中午我接到通知,从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回汉口主院区开会。半路上病房打电话说收治了一个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的病人,心率达240次/分,已经出现了心源性休克的症状。
我立刻安排下口头医嘱并叮嘱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完会我又从主院区开车回到中法院区。这个时候经过处置病人的心动过速已经终止,食道心电图明确诊断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虽然暂时心跳正常了,但是随时还会发作,极快的心跳会让他出现低血压和晕厥的症状,十分危险,因此必须要尽早给他做射频消融根治。
我在床边给他体检,鉴于最近的肺炎疫情,我习惯性地问了他有无发热和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他当时全部予以否认。
病人入院时确实体温正常、没有咳嗽等症状,所以我们除了日常口罩帽子防护之外,没有提高防护级别。
正是这一疏忽,不仅让自己,也让我的同事们很有可能和新冠状病毒有了亲密接触。
因为虽然他没有接受核酸检测,但是已经排除其他已知的6种病毒,属于高度疑似新型肺炎患者。
手术安排在1月19日上午,第1台手术,手术很顺利,一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了,他很高兴,术后他在病房观察了两天。
1月21日上午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他突然告诉我们的护士,他入院之前曾经发过烧,而且在12月初还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更要命的是,他是厨师,经常会处理从华南海鲜市场流出来的活禽和野生动物。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个时候武汉的肺炎疫情已经很紧张了,他良心发现的“坦诚”让我们顿时高度警惕起来。
再次追问他的病史,他这才承认,12月3最后一次去华南海鲜市场,但是后续仍在接触市场中流出的活物,12月上旬开始发热,治疗后于12月30号好转出院,但仍有间断咳嗽症状。于1月17日因为心慌和头晕到我们科室住院。
我立刻取消了他的出院医嘱,安排他再次做肺部CT检查。幸好没有发现明确的病毒性肺炎的证据。而他自己也强行要求出院,在将相关情况上报领导以及通报兄弟科室以后,我们让他离开了医院。叮嘱他千万要隔离,防止出现家人感染。
我也回过头来仔细梳理了一下自己和他的接触史。有两个地方我有很大的暴露风险:
- 一个是18号术前谈话的时候,我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和他没有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有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谈话;
- 第二是在手术成功之后,我曾摘下口罩和他握手致意过,而且交谈过几句话。
很可能就是这两次亲密接触,埋下了疑似感染的祸根。
因为我的疏忽,让我的同事们都暴露在了被感染的风险之中,我感到深深自责。事后我立即通知科室同事自行监测体温,加强防护。所幸的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我之外,没有出现第二例疑似感染者。
1月21日,起病第一天1月20号是我的24小时内科二线班,晚上睡在办公室沙发上,整晚都没休息好。上午处理完病人,午饭后就开始感觉有点眩晕,乏力。到四五点钟的时候,乏力感越来越重,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这个时候我竟然还没有怀疑到自己开始发热了,想着应该是下夜班疲劳的原因,回家洗个热水澡,睡一觉可能就好了。
有句话说的真在理,医者难自医。就是说我们做医生的,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的蛛丝马迹往往很敏感,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症特别麻痹大意。
事实也是如此,开车走在二环线上,这种眩晕感越来越强,好几次差点把车撞上了护栏,好不容易才把车开回了家。
这个时候我还没确定自己是否被感染了,但是已经有了不详的预兆,怀疑自己可能过了潜伏期,开始出现症状了。我又加了一层口罩进了家门,直接去卧室洗了个热水澡。叮嘱父母,不要碰我换下来的衣物。
这一点很重要!从医院环境回家之后,外层的衣物上都可能沾有致病病毒,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重要渠道。
我洗完以后,换上干净家居服,戴着口罩爬上了床。家里没有体温计,我让妈妈下楼去药店给我买一支体温计。
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出现了恶心、腹泻,强烈的眩晕感一阵接一阵涌上来,接着出现寒战。胸口和腹部捂着两个热水袋还止不住地颤抖。一会儿量体温,显示已经烧到了38.9℃。
冠状病毒感染了?!发热、乏力、腹泻加上与高度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没有流涕、鼻塞等卡他(卡他:临床术语,指流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症状,临床可高度疑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要说不怕,那是吹牛的。不过在经过最初的恐惧之后,我很快冷静下来,立刻开始自救。
首先,要有诊断客观依据。我立刻赶到医院急诊内科做了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ET)等检查。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全副武装戴了双层口罩,裹得严严实实,一个人从家步行到同济医院急诊科。平时10分钟的路程,走了近半小时。
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偏高,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