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称“朕”,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用语,是君主至高权威的象征。因此,皇帝是否自称“朕”,不仅是皇帝个人的用语习惯或偏好,更是君主专制体制发展程度的体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体制,同时发明了皇帝在书面语中称“朕”,口头语中称“吾”的用法。
魏晋以来,由于政局动荡及士族门阀的兴起,君主权威相对衰落,君主专制程度较秦汉时期大大减弱,因而皇帝较少使用语气生硬的“朕”,而是放低姿态,多用平易近人的“吾”或“我”。唐宋时期,君主专制体制逐步恢复并完善,皇帝的权威空前提升,腰杆子也硬起来,因而能够经常自信满满地面对臣下自称为“朕”。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体制发展到了空前的全盛程度,因此皇帝称“朕”的场合也随之大大增多,只是偶尔在口头语中称“吾”或“我”。
皇帝自称“朕”还是自称“吾”、“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情况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看,这两种自称始终是同时并存的,问题只是哪个用得多一点,哪个用得少一点而已。一般而言,在比较正式、严肃的场合,皇帝自称为“朕”,而在比较轻松、随意的场合,则多自称“吾”或“我”。
像现代的许多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那样,皇帝不分场合一律自称“朕”,“朕吃饭了”、“朕困了”、“朕喜欢你”、“朕不能没有你”、“朕射你无罪”,是不存在的。
参考文献
《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电子版。
上一期:古代官员都叫“大人”?别乱叫,叫错了会被人笑死……
*《大唐法治在线:御史台刑讯逼供?》一期的中奖读者名单:潇潇,万能的安神,N-N,三位读者后台私聊一下小编地址,获赠《机能主义刑法理论》一书
作者简介
赖正直,男,80后,南蛮,刑事法官,法学博士。原本爱读史书,为稻粱谋选择了法律专业。法学和史学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重视证据,都是在利用残缺的不完整信息拼接还原已经过去的事实真相,因而在写文章时常常会有把历史事件当作悬案来查的感觉。著有《机能主义刑法理论研究》、《毒品犯罪案件证据认定的理论与实务》等书。目前的小目标是写一部历史小说。
往期目录
卖国将军,瘾君子,风流少帅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时候,中国人在做什么?世界上各个文明都在?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最早是哪个民族在新疆生活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神秘的冥婚背后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
搜索*historytalking 关注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