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针对没有开通“花呗收款”的线下小商户,花呗推出了“当面花”功能,方便用户在这些商户消费时也能用上花呗。
“当面花”无需另外开通,只要选择花呗支付的用户都将自带这一技能。因此也不存在关闭“当面花”的说法,若不想使用,更换换其他付款方式即可。
和普通花呗支付最大不同是,每个用户的“当面花”每个月只有500元额度(曾经有一段时间额度为1000元),且这个额度需要建立在该用户花呗额度上。简单来说花呗额度包含“当面花”的500元,也只有在未升级花呗收钱的店铺消费时,才会消耗此额度。
“当面花”是为未支持花呗收款小商贩的特供版花呗,最大目的是拓展花呗使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当面花”额度可以提高。每使用80积分可以兑换100元的额度,当月兑换当月有效。
从9月1日起,支付宝宣布“当面花”功能升级。符合“当面花”场景的实体店交易,单笔订单金额在150(含)元以内均可用花呗付款。取消原来每月500元“当面花”限额,积分兑换当面花的功能亦同步下线。
从同一账户每月限额制,到单笔消费限额制,“当面花”变得更加灵活,也意味着花呗使用场景进一步下沉。毕竟未开通花呗收款的小商户单笔成交价普遍偏低,“当面花”基本能满足需求。
花呗是支付宝于2015年4月推出的类信用卡的产品,凭借淘宝等电商场景、分期功能加持,花呗深受年轻人欢迎。有数据显示,淘宝商户接入蚂蚁花呗分期后,成交转化提升40%。在2017年花呗用户数量突破1亿,其中90后用户占47.25%。线上场景饱和覆盖后,随着移动支付不断深入,花呗亦迅速盯上了线下消费场景,“当面花”便是其中手段之一。
2014-2017年花呗运营主体的蚂蚁小贷分别取得0.32亿元、0.09亿元、1.3亿元和65.96亿元营收,其中2017年经审计财报表明,花呗创造的年净利润高达34亿元。但到了2018年,蚂蚁小贷营收23亿元,同比2017年缩减超过65%,净利润也从34.2亿元减少89%至3.67亿元。
利润从爆炸上涨到下跌,与2018年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现金贷整治不无关系。再次证明了消费金融产品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存在紧密联系。
逐步降低杠杆水平的花呗于2018年5月,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引入银行资金。进入2019年,花呗需要大家“花”起来。
2019年7月,支付宝为了照顾工资日与还款日不对应的消费群体,支持用户可以选择每月15日或20日进行还款的调整。此次“当面花”调整根本上也是加大线下支付的使用力度,有利于促进花呗线下支付的成交量。
另一方面,开放“150元以下哪里都能付”,可能会让花呗面临“微额”套现风险。
好在额度小,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