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河南安阳一位狗主人的大型犬咬了人,省级电视台的记者出面都没有调解成功;结果让记者在镜头面前掩面大哭。这倒是一件最近的奇事,因为好久没有人在镜头面前如此放肆了。
气的记者在镜头前大哭,这件事的结局自然不必说。
《小莉帮忙》节目的记者小莉因为没有能调解狗主人赔偿在镜头前大哭
目前,狗主人已经停职,也公开表示道歉。
在这件事中,很多人同情这类“民生节目”的记者,有人留言说:现在也就是这些能帮忙的记者还值得尊重。其它的记者,哼……
过去四十年,记者的口碑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经历过一个急涨又急跌的过程。
曾经很大一批记者成为国家的良心,人民的代言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记者很大一部分又受到了舆论的反噬,反而是《小莉帮忙》这里民生类节目的记者成为大家喜欢的“好记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没事闲聊下记者这些年的沉浮吧。
焦点访谈和“焦庆天”们记者的定位,本来就是通讯社、报社电视台的眼睛和耳朵;改革开放之前,所有的记者都是政府豢养的,大家对记者这一职业本身并无什么特别的体验。
那时候的记者,跟编辑、校对等其它文字工作者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有事了,也没人会觉得记者能解决问题。
这种局面,被一群央视的新闻人改变了。
央视新闻频道在直播中
1993年,央视早间杂志类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引起了观众的好评,也让当时新闻评论节目组增强了信心。
在90年代,中国大陆的居民还没有早晨起来看电视的习惯。《东方时空》刚开始本来是想填充这个时间档,而且当时央视还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这个新闻栏目,只能给5分钟的广告时间,需要节目组的策划自己拉队伍、想节目、找题材。
但好在题材类型限制较少,制片人有很大的裁量空间。
因为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外加新闻形式新颖,《东方时空》很快出名。现在观众比较熟悉的央视主持人如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等主持人就是在这个节目出名的。
当时他们的首要身份是记者,然后是节目编导,最后才是赶鸭子上架的主持人。
举个例子,水均益刚进入节目组的时候算是临时工,只有一张只有名字没有照片的央视食堂饭卡。到食堂排队的时候,都不能跟正式工排一起打饭。
水均益
但也正是水均益,在1993年中国货轮“银河号”被美国军方野蛮扣留事件中,他通过电话越洋采访了身在美国、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司长的沙祖康,为观众带来了来自一线的最新消息。
节目制作过程中,有个问题出现了,缺少沙司长的照片。水均益凌晨1点翻墙进入外交部宿舍大院,隔着门问沙司长的家属要了三张照片。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又在那时经常发生的事情。
在这些著名新闻制作人的努力下,央视新闻栏目出现了一股革新的力量。
1993年12月2日,央视的新闻评论部正式成立。
新闻评论部的任务就是反应“焦点、热点、难点”,创造新的新闻节目形式。
央视附近一个宾馆的小餐厅里,成为了以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节目的诞生地。
在原来《东方时空》节目中,曾经有个栏目叫《焦点时刻》,该栏目曾经报道过大连中学生乘大巴春游时出了严重的交通事故,20多位学生不幸遇难。由于当时极少有反应社会负面新闻的,这期节目让观众印象深刻。
新闻评论部打算将这种客观反映基层声音、社会热点的节目扩展成一个新栏目,这就是后来的《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