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析题目。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次”的本义是身体欠安而打喷嚏,引申为旅途中断,停滞不前,再简略一些来说,就是“停留、停泊”的意思。“北固山”是一个山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镇江。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来,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
二、思作者。
本诗的作者是王湾。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北方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往来于吴楚间(吴楚:今天的长江中下游一带),为江南的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三、看注释。
学生课本上给出了四个注释,我们主要来看其中的两个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从这个注释当中,可以看出诗人旅途之中,离开了家。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说明诗人很有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四、抓意象(关键词)。
其实,抓意象或关键词,就是逐字逐句地读完整首诗。因为只有从前到后地读完了整首诗,我们才能把意象找全。况且意象脱离了文本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赏读:
客路,指诗人要去的路。青山点明题目中的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与末尾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潮平两岸阔”,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才能”悬“。所以”正“字包含了”顺“与”和“的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这样的阔大的景象也表现出来了。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生“是出生的意思,”入“是进入的意思;”生“和”入“使得海日和江春拟人化,描绘出了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年已来的景象,蕴含了一种新旧交替(时序更替)的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