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恐慌的人什么心理,内心恐惧的人有什么表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1 04:30:36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最近几年,让我们恐慌的事件越来越多。就拿今年来说吧,先是战争、疫情,引起的抢购生活物资,就连偶发的异常天气,也被人们用来制造恐慌。

心理学认为,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永远都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意识环境。当前社会正处于敏感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过度消费”“物质与文化发展的不同步”以及“社会过渡期引发的焦虑”等,让社会神经越来越脆弱。

信息泛滥,让人们无所适从

一个人的无知并不都是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反而面对海量的信息,无所适从也会造成恐惧。就像一个人习惯了生活,突然环境改变,面对新环境时的一脸茫然一样。也许他原来生活得很好,但在新环境里,他原来的生活知识一时用不上,开始对老经验产生怀疑。

制造恐慌的人什么心理,内心恐惧的人有什么表现(1)

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逻辑能力。在《普京:一个试图看清世界底牌的人》一文中,我谈到,普京之所以厉害,因为他掌握了过滤信息获得真正价值的方法。在现代社会,只要你打开头条、知乎,甚至百度,也或是新媒体的任何一个平台,都有巨量的信息等着你,假如你时常常关注负面信息,智能推送会把你变得异常焦虑。

另外,根据信息引起的聚合效应,仅仅只是少量几条信息时,我们反而能增加“获取知识”的乐趣,但假若打开互联网,满眼都是这类信息,你的情绪和思维就会被淹没其中,从而降低你的判断力。

不会处理信息,或者不能鉴别信息的真伪,这是出现恐慌的根本原因。

过度消费带来的安全感缺失

中国人历来是储蓄型消费,但自从房地产市场化以来,贷款消费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很早以前,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人存了一辈子钱要买房,结果房价上涨,这个人攒了一辈子钱,到老也没住进自己的房子。

而美国人,因为贷款买房,及早住进了房子,后来,中国人学习贷款买房的经验,于是大量中国人开始贷款买房,导致房价快速上涨”。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但它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制造恐慌的人什么心理,内心恐惧的人有什么表现(2)

除了房地产领域,其他领域的贷款消费也在社会人群,特别是年轻人中风靡一时,只要看一下各种借贷平台,就明白贷款消费、贷款投资是多么疯狂。然而,当潮水退去时,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当收入降低时,那些靠贷款膨胀起来的消费*,让人有种被抛在空中的感觉,而那些压在身上的贷款像吸血虫一样,有的人因还不起贷款房子被拍卖,有的人信用破裂,这些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现象,对社会、给家庭都会带来一种巨大阴影。

为防止消费安全感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一方面小心翼翼地调控着房地产,另一方面贷款消费的压力让整个社会变得异常脆弱。

经济增长和文化不同步导致精神文化建设缺失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步入了中等收入社会(有国外媒体说中国已经步入高收入社会),而西方完成这一历程用了上百年的时间。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快则容易引起“营养不良”。正如伟人所说“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跟上。

在物质增长丰富的同时,一些偏离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东西,悄悄被引了进来,前些年国内盛行的“韩流”,和风靡全国的港、台和欧美大片就可以明白。

制造恐慌的人什么心理,内心恐惧的人有什么表现(3)

那段时间,国内很多人变得“崇洋媚外”,接着是出国旅游热兴起,某些中国人购买洋马桶带回国的新闻,一度被讽为笑话。

也有一段时间,国内盛行揭露假恶丑,而真善美的东西被忽略了。其实,中国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内涵,但遗憾的是,缺乏被挖掘。其实,中国的文化价值,只需从一个例子就能明白: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年何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其中无非是国情、文化和西方资本、技术结合后,迸发出来的巨大价值。

但现在,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因为从道德信仰到拜物,正逐渐失去。同时,由于过于注重发展经济,很多领域都被蒙上了“物质和利益色彩”。

另外,由于中国文化过于强调整体性,不利于个体发展,这被视为阻碍改革的因素,受到抑制。比如,我们网络发展中,没有借鉴中国的文化优势,忽略了互联网规范,这也导致互联网快速发展,在社会还不成熟之前,充斥的各种信息也会影响网络文化建设。

其结果,西方文化在社会泛滥,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的一切价值观被重塑,难免会引起社会阵痛。

社会过渡期的焦虑

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我国都正处在过渡期,加之信息泛滥引起的迷茫,社会普遍充满焦虑。有一项调查认为,中国网民已经超过10亿,而且大多数是青年和中年,随着一批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老龄化,中国网民也开始向老龄化蔓延。互联网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负面情绪,但被互联网无限放大,会对社会造成更大伤害。

比如很常见的气象现象,经互联网扩散和网民的负面情绪评价后,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某个地方的一些失当行为网上传播后,会引起很大反响。诸如此类,等等。其实,古代社会也存在这些,只是传播范围有限,社会影响小得多。

制造恐慌的人什么心理,内心恐惧的人有什么表现(4)

但小事件也会引起“蝴蝶效应”,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社会大的变动,往往都是偶发事件在民间的发酵。虽然有时候,焦虑仅仅是在一部分人身上开始,但根据“乌合之众”心理,社会遵从“二八法则”,20%的人往往会影响80%的人。

焦虑不是我国社会独有,任何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引发焦虑。这时候,社会变得极为敏感,互联网热点增多。因为敏感的社会神经,让很多人更加信守从众心理,以至于很多人只关心表面现象,而不去追究事情本质。焦虑和敏感正让社会失去鉴别力和判断力,一个失去大脑的社会会有多么可怕?

本文作者李鑫淼,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XZzhaji)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