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在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争锋中被打破。宋夏对峙之际,西夏(大白高国)几乎领河西走廊全境,北宋曾发动五次战争,试图夺回河西故地,均未能成功。河西地区自古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枢纽,北宋多次征伐未得,若想由此过境联络西域诸国,西夏也是不允许的。
这成为了大宋帝国的肘腋之患,也倒逼宋人寻找其他通往西域的道路。
西夏的核心区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
虽然这里的人口和经济资源和北宋没法比
但北宋由于受到强大辽帝国的支持
想收复西夏是很难的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当时,西夏的南界仅到祁连山北麓,而翻过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则由吐蕃唃厮啰政权所控,这就是今天柴达木地区藏族的来源之一。唃厮啰政权名义上附于北宋,此时的西域诸国大部分在名义上也仍附于北宋,如于阗国、高昌回鹘、金山国等。对于北宋来说,既然河西走廊旧道已断,那么另寻一条新路,这条经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所平行的丝绸之路副线就成为了临时的替代品。
由此,柴达木盆地替代了河西走廊,成为了北宋时期中原与西域往来的最主要通道。
青海河南道
这条路线并不是从北宋时期才发现并开始利用的,该线路一直存在,只不过非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主线,并不引人注目,史籍中也很少提及。在宋人到来之前的大多数时间,这条通道都是邻近地区人口在小范围使用,并不曾承载大范围长距离间的交通运输。
河西走廊走不通
就只能换柴达木走廊试试了
西汉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之时,东归之路即为经今天青海省祁连山南麓。可惜由于当时占据此地的羌人附于匈奴,张骞在此第二次成为了匈奴的俘虏,于第二年逃脱,继续东归。
同时,这片区域环境过于恶劣,并不适宜像河西绿洲一样当作丝路主线来利用,除应急之外,一般很少经此取道。
湟水河谷已经是整个青海地区最宜居的地方了
古代商队再往西走可就越走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