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季,蒙山的问候总会如约而至。
喝了人家这么多年的甘露,按说应该搜罗一些美词随喜赞叹一番,再配成图文并茂实则言之无物的软文,这才是礼尚往来的正确打开方式。
然,作为一名科学家,不说应该有科学家的气节,但至少也应该有科学家的操守,所以,今天我们只说茶。
先从科学考证的严谨说一下蒙山甘露的由来
相传,蒙山茶始于西汉末年,当时有个叫吴理真的名山人(蒙顶山就在名山县境内)亲手种了七株茶在蒙顶山的上清峰,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
(有史料为证:“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画重点,这段话可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录哦!)
再画一下重点,吴理真是西汉时种的茶,直至宋代才被追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这说明茶始于西汉,在宋代被称为“甘露”。
但是,此“甘露”未必是我们现在喝到的甘露滋味哦!
众所周知,明代以前,我们主要是喝团茶的。明朝朱元璋下旨,“禁团茶,造散茶”,官方倒逼民间茶业生产方式变革,散茶形态的蒙顶甘露才开始出现,正式登陆官方地方志是在1541年,即民嘉靖二十年。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喝到的甘露应该始创于明朝。
(亦有史料为证:明人黄龙德在《茶说》中记载的蒙顶甘露制作工艺是:“先将釜烧热,每芽四两,做一次下釜,炒去青气。以手急拨不停,睹其将熟,就釜内轻手揉卷,取起铺于箕上,用扇扇冷。俟炒至十余釜,总复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绿,形如蚕钩,斯成佳品”。与现代的三炒、三揉、三烘如出一辙,从而使甘露形成卷曲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