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
但凡王朝更替,总会有无数的白骨为其铺路。即便没有在作战中死去,也难保因为尾大不掉、功高难赏而被君王忌惮。
但是一位已经76岁高龄的老臣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却还是被皇上下令满门抄斩,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是怎么回事呢?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君臣相遇元朝末年,各地豪杰因为不满元朝政府残酷剥削的统治政策,纷纷揭竿而起。
那时,在各地声势浩大的义军中,谁也不会注意到一名小小的义军头领,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家伙,开创了一个瑰丽壮阔的大明王朝,他就是——朱元璋。
那年的朱元璋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义军头领,但是那年的李善长却已经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谋略家了。
那一年,朱元璋领兵攻打到滁州,在滁州的李善长敲开了朱元璋的寨门,慕名来投。
朱元璋大喜过望,连忙拉住李善长,两人就像多年不见的老友,相谈甚欢。
良久,朱元璋终于问出了那个自己一直想问的问题。“先生,天下何时方定?”
李善长微微笑道,道出了朱元璋有效仿汉高祖之意。
朱元璋心下一惊,自己当时还只是郭子兴军中的一个将领,然而眼前的这个人却已经一眼看破自己的心思。
李善长继续陈述,道出了刘邦的三个优点:其一生性豁达;其二知人善任;其三不胡乱*人。
李善长这段话真是说进了朱元璋的心坎里,别看他平时在郭子兴面前义父长义父短,一副做小伏低的样子,可是骨子里谁不想号令天下。
偏偏眼前这个人告诉他,天下一定会统一,而且还会在你的手里得到统一。朱元璋当即就心潮澎湃了,他把李善长调到自己的身边,今后所有重大的政务,都会询问李善长的意见。
李善长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史书上说,他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是却有着超越常人的智慧与谋略。
当朱元璋带领徐达、常遇春等人,在前面攻城拔寨的时候,所有的后勤保障几乎都压在了李善长的身上。
不仅如此,随着朱元璋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义军开始投奔于他。不过这些人里边良莠不齐,有的确实很有才能,而有的只是饿的受不了,想在义军里混口饭吃。
李善长经常观察这些人的能力,发现确实有才*,就举荐给朱元璋任用,凡是李善长举荐的人才,朱元璋没有不满意的。而这其中就有改变了李善长晚年命运的——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