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李善长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当时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看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害怕有一天自己会压不住他,于是不断找机会削弱朱元璋的兵权。
而李善长作为朱元璋集团的第一谋臣,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郭子兴就想把李善长招揽进自己的军中,并承诺会重用他,“只要朱元璋能给你的,我绝对只会多不会少。”
这种时候如果是一般人,眼见自己的上司势力不行,而更大的长官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肯定会动心。
但是李善长非常坚定地告诉朱元璋,“我绝不会弃您而去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朱元璋对他的知遇之恩,更是因为相比较朱元璋而言,郭子兴能做个守成之主都是富裕了,君主渴望人才,而人才也在渴望有雄才伟略的君主,所以这对君臣也是在互相成就。
位极人臣经过此事,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无论是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还是在与张士诚决战的过程中,李善长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论功行赏时,他也给了李善长至高的荣耀。在当时受封公爵的六个人中,李善长排名第一。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对着群臣说,“李善长虽然没有在战场上立过军功,但是他跟随我的时间很长,论功劳和地位,他可以和汉代的丞相萧何相比。”
对于朱元璋来说,李善长虽然不像汤和等人和他相识于微末,但在反元起义的过程中,李善长多次为其出谋划策,有李善长坐镇后方,朱元璋作战从来没有后顾之忧,多年来他们的情谊也是亦师亦友。
所以在受封时,朱元璋也给了李善长在所有文臣武将中最大的荣耀,像免死铁券这类皇帝用于赏赐臣子,无上光荣的器物,朱元璋一下就赏赐了两个。
这代表着只要你李善长以后不做谋反的大事,无论你犯了何罪都可以免死两次,你的儿子也可以免死一次。
但是当时在朝堂上风光无两的李善长不知道,这两道免死铁券恰恰成为了他以后全家的催命符。而且当一个人走到顶峰的时候,恰恰就是从下坡路的开始。
告老还乡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的身份地位就和过去不一样了。之前他是这帮兄弟们的大哥,可以和李善长促膝长谈,可以和汤和、徐达醉酒谈天。
可是如今他已经是皇帝了,皇帝是没有兄弟和朋友的,皇帝只有臣子。朱元璋已经摆正了自己的位置,遗憾的是李善长并没有摆正。
当时权势达到顶点的李善长,俨然已经成为了全体文官的首领。只要有人敢冒犯他的权威,立马就会遭到罢黜,甚至当时的刘伯温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有一次刘伯温和李善长在制定法令的时候,两人意见产生了分歧。刘伯温同样是跟随朱元璋的老臣,论地位其实并不在李善长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