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两个人意见有分歧,应当摆事实讲道理,最后禀奏皇上做最后的决断。但是李善长觉得刘伯温怎么能够当面反驳自己,当即就对刘伯温破口大骂。
在当时的朝廷中还没有人敢和李善长对着干,被李善长骂了一顿的刘伯温回到家里越想越不安,害怕李善长将来会对付自己,赶紧就请朱元璋让自己告老还乡。
面对李善长的跋扈,朱元璋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动作,但实际内心对他已经是相当不满。甚至朱元璋也曾经正告过李善长,“一个臣子一定要时刻提点着自己,要是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是会有大麻烦的。”
一直以来跟随朱元璋的李善长,当然能听懂皇上的言外之意。他当然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但是他还是认为即便皇上不顾念这么多年的君臣之情,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治理朝政。
但他不知道的是,任何人只要权势大到一定地步,让朱元璋感到不痛快,一旦下起手来可是毫不留情,哪怕是他李善长也不行。
洪武四年,李善长为了向朱元璋表明自己不贪恋权势的态度,主动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
其实李善长仅仅是想表明一个态度,告诉朱元璋:我没有野心,并不想结党营私,实际上李善长还并不打算退休。
可是朱元璋拿到李善长的辞职信,却大笔一挥,直接批了个同意。不仅如此,还赐给他良田千顷。朱元璋分明就是摆明态度告诉李善长:安心回家养老去吧。
这可让李善长始料不及,他没想到皇上如此不念旧情。现在可是骑虎难下了,皇命难违,总不能自己再舔着脸到朱元璋面前说:对不起皇上,我后悔了。
既然不能反悔那就走吧,可是离开朝廷的李善长也没消停,反而做了一个让他此生后悔万分的决定。
当时李善长虽然人回家务农了,可是心还放在朝堂上。回到家后,他还一连几道奏疏的向皇上推荐了胡惟庸为右丞相。
李善长与胡惟庸是同乡,胡惟庸当初投靠朱元璋的时候,并没有受到重视。是李善长看到了胡惟庸的能力,向朱元璋举荐了他。
而胡惟庸也对李善长颇为尊敬,将自己比作李善长的学生。胡惟庸除了在处理政事上很有才干外,还有一项本事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就是拍马屁的本事。
无论何时,他见到李善长永远是一副谦恭的姿态,而李善长这个人恃才傲物,特别喜欢被奉承,所以胡惟庸尤其讨李善长的喜欢。
当时胡惟庸要想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必然离不开李善长的支持,虽然李善长已经离开了权力中枢,但是他的地位和威势仍然存在。朝廷中的百官依然以李善长为首,不说别的,就说满朝文武谁能像李善长一样拥有两个丹书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