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豫记推出了一篇关于砂锅的文章,有网友给我们留言:“熬饼,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当即,我便恨不得握住对方的手,大喊一声“知音”。
所以,今天咱就聊聊“熬饼”,还有“熬菜”“熬馍”……
王又又|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一口热乎的“熬馍”
▼
前几天郑州一场大雪过后,感觉呼吸到的空气又冷了不少,每走到小区门口,看到楼上窗子里透出的明亮灯光,“我要吃口热乎的”这个宛若咒语的念头就会疯狂占据脑海,并以碾压式的力量将“减肥”二字驱逐出境。
此时,熬馍的温暖,就像一个小太阳,照亮我家门口昏暗的走廊。
回家瞅眼冰箱,就剩俩西红柿,一个馍。乖噻,丁点儿绿色蔬菜都没有啊!
作为一个有气节的打工人,我将此视为冰箱对我的挑衅。
好在有鸡蛋,有救!
鸡蛋打散,热油下锅,盛出备用;西红柿切丁,炒成糊状,与鸡蛋混合,加盐调味;锅中加水一碗,水淀粉三分之一碗,倒入切好的馍丁;为防止糊锅,此时的锅铲要多搅动,不能停,待馍丁与锅里的东西充分混合,收汁;最后,撒把蒜末调味出锅。
经过多年历练,我已经可以熟练的掌握“熬馍”的做法。
别说,冰箱待我不薄,这仅剩的些许食材,组合起来,味道还不错。
西红柿酸香有味,蒜末又给了灵魂会心一击。浓稠的红汤汁包裹着每块馍丁,吃起来软糯劲道,蛋花黄黄散散,隐于馍间。
手捧8寸蓝花白瓷大海碗,一股暖意,透过手掌流向周身。
万家灯火,总是映照出游子的孤独。这种材料不齐全的熬馍,虽说不是妈妈的味道,但在这寒风朔朔的黑夜,也足慰我心。
小时候,家里有个煤球火铁炉。炉火生在屋内,做饭时,浓烟顺着烟囱飘向屋外,饭菜的香味却沿着锅盖,洒满房间。
以前家里馍买多了,第二天中午,剩馍便会成为桌上的熬馍。
冬天嘛,家里萝卜白菜比较多,白菜熬馍最家常。
熬馍快好时往锅里撒把红萝卜丝,红亮亮的,点缀在馍丁白菜间,很是好看。出锅时,滴几滴小磨油,那香味一下就出来了,管人在屋外都能闻到。
每当我中午放学,带着一身寒气从外面跑回来时,出于一个吃货鼻子的灵敏,总能在进屋第一瞬间判断出家里做的是什么饭。
一旦闻到熬馍的香味,那脑海中简直要放烟花了。飞快放下书包,跑到里屋围着炉火,盯着妈从锅里盛出满满一碗熬馍,“不要白菜帮,多给盛点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