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的道理相同的故事,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7 08:20:22

部编版三年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习重点,资深教师详细整理出来,学习《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 鹿角和鹿腿》和本单元习作。

这些资料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用来高效学习语文和查缺补漏,还是很不错的,建议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收藏备用。

第二单元

一、单元要素

陶罐和铁罐的道理相同的故事,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1)

1.读寓言,明白其中的道理。

2.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二、单元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背诵并默写《守株待兔》。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

事,明白道理。

4.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观点,一边听一边思考。

5.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5 守株待兔

陶罐和铁罐的道理相同的故事,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2)

第五课课文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第五课语文基础落实

1.指导理解古今异义词含义:走、因、释

2.指导理解难懂的字意:株、耒、冀

3.指导易错字:耕(这类横画较多的字,比如本课出现的“待”、“触”、“释”、“其”等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像这样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事先要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第五课课文学习

1.感受寓言故事的丰富,了解寓言故事可以根据时间顺序、国别、人物角色来分类,本文《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借助注音,读准寓言

陶罐和铁罐的道理相同的故事,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3)

(1)学生借助书中的注音,读准句子。

(2)读出停顿更好理解寓言。

3.借助注释,读懂寓言

(1)自主尝试,初步理解。

(2)借助注释,再次理解。

(3)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字意:学习古今异义词的含义“走、释”并拓展相关的成语或诗句进行理解、看图理解“株、耒”、字形法理解“冀”、再放回文中理解。

4.述说大意,深入理解

5.想象画面,述说寓言

说出这则寓言故事是由4个画面串联而成,叙述4个画面的情景。

6.古今对照,读通寓言

对照白话文深入理解古代寓言《守株待兔》。

7.循序渐进,助力背诵

陶罐和铁罐的道理相同的故事,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