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说起胡适,很多人都想起一个词来:好男人。
胡适,生于1891年12月17日(清光绪十七年)安徽绩溪,这一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另外一个伟大人物刘半农也诞生了。当然,同一年出生的还有中国民国副总统李宗仁,以及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
胡适这个时候还不叫胡适,他叫嗣穈 [méi],字希疆;上学后更名洪骍。再后来,他到上海上学,读了严复译本《天演论》,在他二哥的建议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句话的影响下,这才用了“适之”二字;1910年考试留美官费时,正式用“胡适”这个名字。这一年胡适已经19岁了。应该说,19岁之后的胡适,和“好男人”的标准越来越接近。
胡适出名,是因为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其实,他的学问做得很好,官也做得很好,有着江南文人的风范,因此被冠以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经历说来简单也不简单,主要分六段:
1.幼年就读私塾;
2.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26岁);
3.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4.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长;
5.1949~1952年去美国。
6.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这简单中有几个不简单,一是19岁考取公费留学生,26岁学成归国后马上被聘为北大教授;二是归国后的第二年(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27岁的胡适便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等一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他不单在创作理论上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还翻译了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同时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三是47岁上做了驻美大使;四是55岁上出任北大校长;五是66岁上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其中,48岁时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每一项拿出来都是罡罡的!
69岁的胡适
胡适学问做得很好,学术活动涉及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并且在每一个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真是对得起了他的36个博士头衔。
胡适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四集)等。他提出的治学方法影响非常大,他提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如此牛掰的胡适,为啥在老百姓中名声不彰呢?在于“五四运动”后,他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走上了改良主义道路。他倡导的是改良主义,自由主义: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49年创办《自由中国》。
他和蒋委员长走得很近呀!
尽管如此,世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
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唐德刚说胡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钱锺书说胡适:“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鲁迅、蔡元培等。”
就连一生骂人无数的李敖,却对其尊敬有加,称他是“最后有见解”的人。
胡适父亲胡传
胡适老家是安徽绩溪,但他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父亲胡传,母亲是父亲的小老婆冯顺弟。胡适出生时,他父亲胡传已经50岁。都说父子年龄差越大,儿子越聪明,胡适如此聪慧,是不是这样?还有一个说法,父母年龄相差越大,生下的孩子越聪明。胡适父亲胡传生于1841年,他母亲冯顺弟生于1873年,两人相差整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