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胡适与江冬秀
江冬秀只管胡适的日常生活,烧的一手好菜。学问上的事儿,她插不上手。
1919年,胡适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胡适离开《新青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1921年,作《杜威先生与中国》。1922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创办《努力周报》,并在第二期(1922年5月14日)与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胡适的改良主义,和李大钊、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有较大分歧,于是分道扬镳了。
1926年,胡适和老师郭秉文等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1927年,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同时在上海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上结识蒋介石。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中国公学校长。
年青时候的胡适,异常帅气。
1932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并邀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胡适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这个时候的胡适,更像一个人权斗士一样。
1938年,胡适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一直到1942年9月8日,这才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也就在这一年,国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主席团选举胡适做主席。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呼吁胡适留下并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却决定离开北平。12月,傅作义邀胡适在中南海怀仁堂商讨是战是和,胡适说“和比战难,坚持待变”。12月13日,朱家骅、傅斯年、俞大维、陈雪屏四人派飞机接胡适南下,胡适本不肯丢下北京大学不管,最终还是在南京方面的劝说下,于12月15日下午上了飞机,并于夜里十时到达南京。
1949年4月6日胡适应中华民国政府要求,从上海搭威尔逊轮前往美国当说客,为和平解决国共内战问题寻求美国政府的介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渡江,局势已定情况下,胡适在美处处碰壁,发表《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彻底站在了中国人民对立面。
1958年4月10日,与蒋介石在中央研究院
1957年11月,胡适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胡适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3月1日蒋介石前往祭吊,并亲书挽联一副:“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盖棺论定,胡适一生学术成就还是比较丰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发表《说儒》,这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2. 胡适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了卓越贡献。自胡适之后,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
3.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后陈独秀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开启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胡适的《尝试集》和《终身大事》开启了中国现代新诗和现代话剧的先河。
新文化运动时的胡适
胡适与韦莲司
1910年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从此,两个人交往四十八年,韦莲司成为他最好的红颜知己。胡适说,韦莲司是新女性的理想典范,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两个人月下散步,湖边谈心,尺牍传情,两人在朝朝暮暮的叙谈中品诗论文。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起,两年写给韦莲司一百多封“情书”。因为胡适早在1904年已经与老家的江冬秀订婚了,母命难违,以及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他们只能作罢,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