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之敛肺涩肠药
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收涩药分类: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但某些药物具有多种功用,临床应用应全面考虑。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后者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
本类药物治久咳虚喘者,如为肺虚,则加补肺益气药;如为肾虚,则加补肾纳气药同用。治久泻、久痢兼脾肾阳虚者,则配温补脾肾药;若兼气虚下陷者,则宜配补气升提药;若兼脾胃气虚者,则配补益脾胃药。
本类药酸涩收敛。属敛肺止咳之品,对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不宜用;属涩肠止泻之品,对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不宜用。
来源:肉豆蔻本品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冬、春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皮壳后,干燥。本品气香浓烈,味辛。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气浓者为佳。生用,或麸皮煨制去油用,用时捣碎。
相关名字: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尖
产地:分布于台湾、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5厘米,宽1.5~2.5厘米。外表灰棕色至棕色,粗糙,有网状沟纹,一侧有明显的纵沟(种脊部位),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种脐部位),狭端有暗色凹陷(合点部位)。质坚硬。纵切面可见表层的暗棕色的外胚乳向内伸人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而成大理石样纹理。在宽端有凹孔,其中可见干燥皱缩的胚。气芳香而强烈,味辣而微苦。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浓者为佳。
主治病证:
1.脾胃虚寒,久泻不止
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人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者,可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 10g。内服须煨制去油用。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去氢二异丁香酚,香桧烯,α一蒎烯,β一蒎烯,松油-4-烯醇,γ一松油烯,肉豆蔻醚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 mL/g),含去氢二异丁香酚不得少于0.10%;饮片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0%( mL/g),含去氢二异丁香酚不得少于0.080%。
2.药理作用
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但大量服用则有抑制作用,且有较显著的麻醉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抗炎作用;肉豆蔻及肉豆蔻醚能增强色胺的作用,体内外试验均对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肉豆蔻对MCA和DMBA诱发的小鼠子宫癌及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
3.不良反应
肉豆蔻所含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肉豆蔻醚具有一定的毒性,动物试验可引起肝变性;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在中毒时,轻者出现幻觉,或恶心,眩晕;重者则谵语,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变慢,反射消失,甚至死亡。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