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写实的水墨画。仿佛李可染先生画笔下的耕牛和牧童,怡然自乐。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文关怀,写不出这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结尾这幅花鸟画,色彩明丽,趣味盎然。笔尖满溢的,是对这人世间的深情厚爱,清新质朴,令人回味无穷......
静水流深。汪曾祺文章的静美,是经历沧桑、激浪连跌之后的淡然。就像他写的那些淡美柔美的风俗画,细思之下,那背后的浓郁的情感、烟火气,不是很澎湃感人吗?
3、“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世事浮生,都如水般自然流动汪曾祺的叙事风格,至清至纯,随性自然,极具生活情趣而毫无斧凿之气,好似山间清流潺潺,掬一捧入口,其回味甘美无穷。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
“哗——许!哗——许!”
这水声入梦,当能安抚思乡的灵魂吧。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人世间最美好的童话,也不过如此吧?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这爱情的萌芽,这初生的情愫……读到此处,你的心是否也如一江春水泛起涟漪,被撩拨得痒痒的呢?
《受戒》虽是一短篇,但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好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的素材,其实大有深意。那些前后呼应好似缘自天然,让你觉得水本来就要往低处流去,事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这篇小说的重点,是明子和英子的爱情的自然发展。因此许多看似毫不相*内容都在为此做铺垫:
比如开篇:小明子为了当和尚,学四书五经,是为后来交代他得了半套《芥子园》,去英子家为大英子画花样做铺垫。舅舅看明子适合不适合当和尚,给他相面,喊一嗓子“格当嘚——”,是为后来明子帮英子家赶牛打场,一声“格当嘚——”九曲十八弯,娘仨的反应做铺垫:
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
“这孩子这条嗓子!”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
“真好听!”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
“一十三省数第一!”
写偷鸡人的铜蜻蜓,是为小明子去英子家试铜蜻蜓做铺垫;明子和英子相处的种种美好细节,是为明子最终情窦初开,被小英子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心搞乱了做铺垫;待明子和小英子心里种下了爱和真善美的种子,又为他们最终的选择做铺垫。
而那些仅显出冰山一角的森冷,比如善因寺里的恶狗,水很深的护城河,几百人喝粥不出一声、仿似死人的膳堂,香烟缭绕但毫无人间烟火气的大殿、关于方丈小老婆的传言........都只做聊聊数笔。但却像一个深黑的背景,更衬托出了人性本真、人间烟火气的弥足珍贵。
汪曾祺的文看似随意而为,一派平和,但水下暗流涌动。细品其中的精妙处,直让人拍案。难怪贾平凹大赞:“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5、那一颗童心,如戏水顽童兴之所至的淘气,洒下一路笑声。读汪老的文字,常被他毫无预警、突如其来的幽默击中,笑得打跌。而他老人家却立马把那颗活泼泼的童心收好,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旁观者姿态。实在淘气!
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看吧!刚还一本正经地罗列着四书五经呢,突然来一句: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字不黑,还是字吗?!村里人的朴实憨厚跃然纸上。
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
哈哈,可不吗?都是正经人!可以想见这句话后面,是明子常听到的对话:“瞧您说的,咱都是正经人,怎么能干那偷鸡摸狗的事呢?对吧?”那语气、那腔调,真是回味无穷。
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想想这只可怜的鸡,想想吧!多么形象生动的幽默!
……
江南水乡人的生活百态,早已刻印在这个戏水男孩的灵魂深处,经过几十年坎坷人生的沉淀、发酵,幻化为这般灵动、活泼的文字。读之,思之,品之,普罗大众的卑微光亮、苦乐悲欢,尽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