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主要内容简短,琵琶记详细故事梗概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8 05:05:21

如果说向人到中年的朋友推荐一部明传奇,我也许不会选择汤显祖的《牡丹亭》,我会选择高则诚的《琵琶记》。因为,人生的压力,从中年以后开始陡增。如何在压力下做好抉择,担负起责任,道理说起来谁都明白,而如果要去做,谁又能保证自己能够做好。而一旦你没有做好,你伤害的,将是你至亲之人。当然,更会伤害了你自己的人生的饱满度和幸福度。为此,有必要和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琵琶记》。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短,琵琶记详细故事梗概(1)

一、蔡伯喈的入赘相府

《琵琶记》事实上是一个悲剧,虽然这个悲剧最后有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所谓大团圆的结局,但这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蔡伯喈辞别新婚之妻和父母赶考,高中后入赘相府,三年未归。而他出走的这三年,家乡陈留郡连年干旱。新妇赵五娘独力支撑,难以为继。大灾之年,赵五娘白面煮汤,伺奉公婆,自己则躲在厨房吃糠。公婆疑心,暗中窥探,却撞见五娘吃糠。公婆二老一时悲痛羞愧,竟顿时而亡。五娘罗裙兜土,安葬公婆,然后怀抱琵琶,沿路卖唱,上京寻夫。相府千金牛小姐可怜五娘,安排五娘与伯喈书房相会。五娘虽痛陈蔡伯喈薄情寡义,但最终还是无奈接受了一夫二妻的大团圆结局。

如果这部作品,和上面我拙劣的文字陈述一样,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那么似乎我们的讲解到此就该打住。然而且慢,这是一部被朱元璋推崇到极致的剧作,被称为曲祖。它就如伟大的小说作品《红楼梦》那样,并非只有一个表面的故事。其背后的深意和隐喻,才是我们打开这座艺术殿堂的钥匙。如果不了解内在的深意,这个剧,其实到处都是漏洞和矛盾。比如状元入赘相府,这在历史上,在戏文里都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短,琵琶记详细故事梗概(2)

那么,蔡伯喈明明知道家里有妻子,明明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可以安身立命,为何还要入赘相府呢?须知,古代的入赘,要求是颇为不近人情的。入赘女婿也叫养老女婿,要侍奉女方父母,而不能侍奉自己的父母。有句俗话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说的是女子出嫁之后与娘家的关系。事实上,嫁出去的女儿还是能够回娘家,叫做归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济娘家人,叫做贤良。

但男子入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约定多少年才能回归本宗;一种是永远都不能回归本宗。大部分情况是第二种,就是说从制度上,入赘的男子相当于就是舍弃了原生家庭。那么,如此不近人情的入赘制度,为什么有人要干呢?说白了,穷是最主要的原因。根据《大元通制条格》, “止有一子,不许作赘。”而蔡伯喈恰恰就是独子,还有妻室,还是新科状元,无论怎么说,当不至于入赘相府。如果说贪恋荣华,也可以停妻再娶,这样的负心汉倒是不少见。

蔡伯喈入赘还有一个大的隐患:那就是隐瞒了家有妻室。如此,一旦被相府得了实情,不仅前途尽毁,更将身败名裂。蔡伯喈自言自小攻书,从来知礼,深知“再婚重娶非礼”。那么何以违背自己的认知,去做一件无论如何都使不得的荒唐事呢?多说一句,和爱情应该无涉,因为在入赘之前,蔡伯喈是没有机会接触相府千金的。这一情节设计,当别有深意。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短,琵琶记详细故事梗概(3)

蔡伯喈,是否有所隐喻?有研究者指出,蔡伯喈的原型,可能是东汉历史人物蔡邕。据

史料所载,蔡邕乃 “旷世逸才”,与张衡、班固齐名。我们先来说说二者的一致之处。

第一,二蔡籍贯一致,均为陈留郡人;第二,学识相当;第三,除授官职相同,同为

议郎;第四,同样发明了焦尾琴;第五,父母坟前皆有“古木生连理之枝,白兔有驯扰之性”的祥瑞出现。若非高则诚有意为之,岂能如此巧合?

那么从孝到不孝,中间有怎样的文化内涵,高则诚要向世人表达什么内容呢?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蔡邕人生的污点,在于晚年依附于董卓,最后落得一个一命呜呼。失节只是其一,失故又是一端。高明是看不起失节行为的,但他觉得遗憾的,还有一端,叫做失吾故。什么意思呢?何为故,其实就是初心,通俗点说,就是不忘初心。很显然,二蔡都忘却了初心。

高明的初心又是什么呢?不做官,游山玩水,将学读书,这就是高明的初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二蔡都忘了这份初心。对于蔡伯喈,是忘了妻子,忘了父母,他本可以在家乡耕读传家,也不至于促成悲剧。高则诚不附权贵、刚正不阿之性情深为时人所激赏。蔡伯喈入赘相府,就更显得失却本心。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短,琵琶记详细故事梗概(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