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是陶瓷制品上的玻璃态薄层,它的形成是由于把特种物质涂在制品上,并用高温烧成的方法使它牢固在制品表面,但它的成分,对不懂的人来说,一直都很神秘。
釉的作用:一是防止陶瓷制品被沾污,可抵御酸碱腐蚀;二是使陶瓷不透水,并增加其强度;三是具有装饰目的,并保护釉下彩。
釉的分类:釉分为透明釉和不透明釉,无色釉和色釉。
根据可溶性又可分为难熔釉和易熔釉。
无色釉的成分:釉的成分不同,可熔性亦不同,其中:难熔釉——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单晶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粘土以及粉碎的废瓷片;
易熔釉——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碳酸钡、硝石、硼砂、铅丹或铅白。
难熔釉的熔融温度在1100°以上,易熔釉则在900°以下。
从成分组成来看,釉料也没啥神秘的,主要是各种石头、土、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早期先民不会知道它们是什么成分,只是像中药一样,一种一种的去摸索,直至形成的最后的组合,所以它的发明者应该是许许多多的祖先、前辈。
如果祖先们的智慧仅限于此的话,那瓷器将不会出现后来的异彩纷呈,真正让瓷器与文化、艺术联系起来的是色釉。
色釉的成分:色釉是在釉内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或盐类,在熔融时这些物质被溶解,或者在高温下没有溶解,而是均匀的分布在釉料中,两种方法都会使瓷器着色。
白釉:成分是在釉中加入二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锑、氧化砷、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萤石以及冰晶。
很复杂是吗?其实并不复杂,在透明釉料中加入二氧化锡,就会形成乳白色的不透明白釉,其它成分是逐渐摸索出来的,它们的作用是让釉料乳浊效果更好、光学表现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