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8 17:41:36

前言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忆江南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什么?


题主的这个问题令人摸不着头脑,《忆江南》是一个词牌,有很多诗人填过这个词牌。我们就以《钦定词谱》中的《忆江南》为例,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下面一一道来。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1)

一、倒装

倒装是诗家语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法,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按照正常的顺序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这首忆江南的第二句也是倒装:风景旧曾谙。正常的散文句法是:旧曾谙风景。

我曾经很熟悉那里的风景。谙[ān],熟悉。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2)

二、对偶

以从广义来说,诗词中的对仗就是对偶。古人有对仗、骈偶、俪对、俪偶、队仗、排偶等说法。对偶不但用于诗中,也用于文章中,特别是骈文中最为常见。

对偶早在《诗经》中就可以见到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西汉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浮文鹢,扬旌栧。张翠帷,建羽盖。

格律诗中的对偶非常严格,平仄需要相对。词中的对仗,需要按照词谱的平仄要求相对,《忆江南》的中间3、4两句,一般是对仗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例如刘禹锡的《忆江南》,中间3、4两句,也是对仗的: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不对仗的例如唐朝崔怀宝的《忆江南》:

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3)

三、省略

诗人的语言精炼简短,同时因为格律的要求,所以有很多不同于散文句法的特点

其中省略是最常见的“诗家语”。

例如3、4两句中,日出、与春来其实是时间状语,但是省略了“时候”。

日出(的时候)江花红胜火,春来(的时候)江水绿如蓝。

又如,最后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能不忆江南?

第二句,是省略加倒装:风景旧曾谙。应该是:

(我)旧曾谙-风景 。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