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有没有排比修辞,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祖母绿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8 17:49:15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

专题09 生活类记叙文(三)

一、(2019·江苏南通)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21题。( 22分)

酿 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暮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样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还有的表面滑腻,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访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檗、马雄杜鹃……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养殖基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叫“那色土蜜”,那色是彝语里彝族人的意思;土蜜,指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它们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与新生。

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茶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17.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与作用。(4分)

【答案】标题“酿甜”的含义:一是指蜜蜂通过辛勤的劳动酿造甜甜的蜜,二是指像放蜂人这样的人通过辛勤劳动酿造甜甜的生活。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酿造甜甜的蜜;②揭示文章的主旨:辛勤的劳动能酿造甜蜜的生活。③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酿甜”这一标题的表层含义从文中所写的主要内容看得出来,是指蜜蜂酿造味道很甜的蜜;其深层含义可从第⑦段写的放蜂人的辛勤劳作及第⑨段写的蜜蜂的“认养者”所创造的生活领悟出来。标题的作用,根据“酿甜”的词语含义,结合文中所写的蜜蜂酿造甜甜的蜜内容及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可分析出概括内容和揭示主旨两个作用来,再从标题的新颖性来分析吸引读者的作用。

18.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4分)

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

【答案】画线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菌平滑的表明比喻为“伞”,将菌褶比喻为“书册”,将菌的气孔比喻为“微雕般的蜂巢”和“珊瑚”,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菌美丽的形貌,具体表现了菌的“奇怪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菌的无比喜爱之情。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菌各部位的美都全面地表现出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精彩语句的能力。可先选准赏析的角度,画线句所运用的写法主要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句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情况,并分析运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从画线句所描写的各部位的形貌看,突出表现了第④段首句中的“奇怪的样子”,还可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

19.作者在写蜜蜂之前,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山、云、水、茶、菌、花,用意何在?(4分)

【答案】作者在写蜜蜂之前,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山、云、水、茶、菌、花,其用意是:①为了引出对蜜蜂的描写;②为下文写蜜蜂做铺垫。③用山、云、水、茶、菌、花的美衬托(烘托)蜜蜂的勤劳可爱。④为赞美蜜蜂的勤劳可爱蓄势。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选材用意的能力。选文要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蜜蜂,文章前半部分描写云南的山、云、水、茶、菌、花等,其用意可根据分值4分梳理出四个点来。从“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看,前面所写的内容是为了引出蜜蜂的。前面写“山、云、水、茶、菌、花”“有名”是为了烘托云南曲靖蜜蜂的“有名”。

20.为什么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

【答案】因为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因此,蜜蜂也是人与人(认养者和蜂农)之间友好关系的媒人。所以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媒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探究能力。说蜜蜂“也是人的”媒人,可从第⑨段中“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等内容来分析其原因。

21.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往往会或略身边或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物,其实这些人和事物有时是奇迹,有的奇迹有时是来自某些被我们熟视无睹的人和事物,这些人和事物身上放射着奇迹的光芒。就像文中这蜂蜜,看起来是很普通的,但它却能几千年也不会变质;再比如有的人,看似很普通,他的某些举动表现出很伟大的精神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这个画线句,首先要理解句中的“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奇迹”“光芒”等关键词。前一个分句的意思是,人们总会在习以为常中忽略不寻常的事物;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是,有时甚至是“奇迹”也会被人们熟视无睹。既可根据第⑩段中对自然、优质、不会变质的蜂蜜来理解被忽略的、被熟视无睹“奇迹”,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理解句意。

二、(2019·湖南郴州)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

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产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着,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的离奇,谁敢用它在病入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侯,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9.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3分)

【答案】请人抄书 曾祖传书 祖父校书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需要先通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然后再概括总结即可。本题只需要概括三处,另外给出三处可作为总结的例子,围绕“书”,用四个字进行概括。文章的第二段是“壮士借书”。第①处层次范围在“壮士借书”“藏书被烧”之间,而“藏书被烧”第三段后半部分,因此第①处应是请人抄书;第②③处,很明显是曾祖父把医书传给祖父,可概括为“曾祖传书”;接下来是文章的重点,祖父用一生的心血和生命,校对了医书,可概括为祖父校书。

20.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3分)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答案】“目光炯炯”写出了曾祖父对祖父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之情;也是祖父历尽辛苦校书的原因和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的赏析品味能力。首先理解加点词语的含本义,其次结合语境,从描写、修辞、用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目光炯炯指目光明亮,结合“祖父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外行抄写的医书错误很多”“原医书很重要”等语境,可见,这里有着对祖父的期待,期待他能校对正确,同时把重任委托祖父也是信任和鼓励。长辈的重托,对求助众人的期待,对晚辈后来历经艰难的校对,也是一种动力。

21.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4分)

【答案】祖父是一个有着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求真务实的态度、不计得失名利精神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要把握好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必须从分析事件入手,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还可以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文首“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可知祖父有毅力、有理想;文中“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可知,祖父求真务实的态度;“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可知,祖父不计得失。最后,加以概括即可。

2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

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新华网评)

【答案】“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通近它的真实。”告诉我们学习、工作都应该有着明确的目标,倾尽全力投入到其中去,那么我们每前进一步就向成功靠近了了一步,坚持到最后,我们收获的就是胜利。袁隆平多少年来如一日,不畏艰难,孜孜以求,最终出了成果,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正说明了这一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运用。题目“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

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一句,是对本文主旨的概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结合上文内容,祖父费尽一生的心血,亲身验证药方,九死一生,牢记嘱托,校对医书几百处错误,最后与古墓医书一样,这逼近的真实。材料中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全力以赴已经半个世纪,才使水稻产量从200公斤增长到1065.3公斤,极大的逼近了真实水稻产量。题目还要求谈谈自己的理解,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结合自己(初中生)的真实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在学习上或以后的工作中,如何选对目标,不停进步,坚持到底,才会逐渐迈向成功。

三、(2019·湖北襄阳)

早 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子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鮮。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子;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16.本文重点写我在娘的熏陶下早起的往事,请选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放鹅——口口口——割牛草——口口口

【答案】摘茶叶 捡菌子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情节。首先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题干“在娘的熏陶下早起的往事”“用原文词语填空”的要求大体。第⑤段写摘茶叶和割牛草,第⑥段写捡菌子。便可得出答案,均为三字动宾短语。

17.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现力。(2分)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答案】这些都是写颜色的词语。作者抓住了各种菌子的颜色特点,简洁、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菌子特征,给读者以形象可感的体验,也充分表现出作者早起满满收获的喜悦之情。词的表现力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加点词的妙处。解答时,要按照“释义 效果 情感(视情况可略去)”的格式组织答案。“黄黄”“雪白”“红红”“淡绿”“白暂”都是写颜色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不同菌子的颜色各异,形象可感。作者抓住了菌子的最大特征来写,表现出作者早起满满收获的喜悦之情。

18.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通过比喻修辞,把“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比作“一树一树的花”,人们的精神面貌像花一样美丽、鲜艳、动人,更暗示他们像花一样会在蓬勃中孕育各自的成功和收获。形象、生动,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题干已明确“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语句中“……如……”可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精神面貌的朝气蓬勃,更暗示他们必将在人生的道理上收获满满。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文的情节内容,体会语句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综上分析,按照“方法 效果 情感”的格式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19.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了其他人的早起,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第②段写早起的人,一是有交待(社会)环境的作用,即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二是为引出母亲的早起,全家的早起(或作铺垫、映衬)。第⑧段写早起的人,从内容上是拓展文章内容,从主旨上起深化主题的作用——早起的无数的人,汇成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默默付出创造出了生活的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即要求分析第②段和第⑧段写了其他人的早起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这两个语段的大意,结合上下文的情节,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别作答。第②段写早起的人,从内容上说,交待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从结构上说,引出母亲的早起与全家的早起。第⑧段写早起的人,从内容上看,拓展文章内容并深化主题。从结构上看,为第⑨段的收束全文蓄势。综上分析,分条组织答案即可。

20.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全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所在。用“早起”做标题,照应了全文叙事的内容,也自然地生发了对生活感受,通俗却引人注意,言简意赅,却发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早起”从结构上看,是全文的叙事线索,照应了下文叙事的内容。从内容上看,是全文表达的主题所在,使读者自然生发对生活感受。从语言角度分析,通俗简洁,引人入胜。

四、(2019·新疆)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歌:“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盏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中:“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盏,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年第01期)

17.文章围绕“我”和“骑土”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6个字)(6分)

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 )→骑士下楼远去

【答案】17.骑士送外卖(或送外卖迟到);倒茶送头盔;听他讲故事(或讲今天经历、讲奶茶故事)。(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概括。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可将文章按照情节划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然后归纳。第①段,雪天订外卖。第②③段,送来外卖,却迟到了,并解释迟到的原因。第④、⑤、⑥段,“我”送干毛中,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第⑦段,讲述配送单的故事。第⑧段,戴上头盔下楼离开。依据以上分析作答。

18.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案】18.环境描写。渲染天气寒冷,营造氛围;交代“我”订外卖的原因;为“骑士”的出场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阅读画线句“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判断为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烘托人物心情;2.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3.渲染气氛;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文章中心 。依据以上几条再结合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作答。

19.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答案】19. “湿”表明天气不好,雪花打湿了它;“皱”暗示他多次翻看、揉握;用“小心”修饰“折”,表现“骑士”对配送单的珍视。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出“骑士”遇到好人后内心的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分析这三个词语的具体意思,“湿”是因为配送单被雪打湿的;“皱”是因为骑士被感动,多次展示而造成的;“小心”是来修饰“折”这一动作,体现了他对配送单的珍视。总之这三个词语在展示出骑士被配送单感动的情形。

20. 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4分)

【答案】20.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情感线索;形成对比,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仔细分析题目,注意“雪天”,指下雪的环境,送外卖的背景,故事发生的环境等;“暖”饱含着“我”对骑士的关心,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故事展开的线索,冷与暖的对比等。

五、(2018·山西)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灵感忽至

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随后想到今天是元月元日。这一日像时间的领头羊,带着一大群时光充裕的日子找我来了。

我披衣到书房。平日随手堆满了书房的纸页和图书在迷离的晨色里充满了温暖和诗意。这里是我安顿灵魂的地方。我的巢不是用树枝搭起来的,而是用写满了字的纸和书码起来的。我从中抽出一页素纸,要为今天写些什么。待拿起笔,坐了良久,心中却一片茫然。一时人像浮在无际无涯的半空中,飘飘忽忽,空空荡荡。我便放下笔,知道此时我虽有情绪,却无灵感。

写作是靠灵感启动的。那么灵感在哪里?它怎么到来?不知道。似乎它想来就来,不请自来,但有时求也不来,甚至很久也不露一面。我起身打开音乐。我从不在没有心灵*时还赖在桌前。如果毫无灵感地坐在这里,会渐渐感觉自己江郎才尽,那就太可怕了。

音响里播放出的歌是前几年从俄罗斯带回来的,俄罗斯最时尚的歌曲的骨子里还是他的浑厚和忧伤。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它很小,静谧,神秘;它是初生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的。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褪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也许受到那忧伤歌声的感染,这块阳光使我想起多年前蛰居的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然而在那冰天雪地中,唯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于是此刻这块小小的光亮变得温情了。我不禁走到画案前铺上宣纸,拿起颤动的笔蘸着黄色和一点点朱红,将这扇明亮的小窗子抹在纸上。随即是那扰着风雪的低矮的小屋。一大片被冷风摇曳着的老槐树在屋顶上空横舒万状,说不清那些苍劲的枝桠是在抗争还是兀自地挣扎。在通幅重重叠叠黑影的对比下,我这亮灯的小屋反倒显得更加温馨与安全。

记得有一年,特大的雪下了一夜,我的矮屋门槛太低,早晨推不开门,门外挡着的积雪足足有两尺厚。我从这小窗户跳出去,用木板推开门外的雪才把门打开。当时我从家里走出,站在清冽的冻耳朵的空气里,多么像雪后从洞里钻出来的野兔……于是我把矮屋前大块没有落墨的纸当做白雪。我用淡淡的水墨渲染地上厚厚而柔软的白雪时,还记起那时常有的一种盼望—一有朋友来串门和敲门。支撑我们走过困境与苦难的不是人间种种情与义吗?我便用笔在雪地上点出一串深深的脚窝渐渐通进我的小屋。这小屋的灯光顿时更亮,黄色的光影还透射到窗外的雪地上。

没想到,就这样一幅画出来了。温情又伤感,孤寂又温馨。画中的一切都是我心底的景象。我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而心中的画多半是它们自己冒出来的。这是一种长久的日积月累,等待着有朝一日的升华;就像冬日大地上的万物,等待着春风吹来,一切复活;又如高高一堆干枝干柴,等待着一个飞来的火种。这意外出现的火种就是灵感。

灵感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超燧与升腾。它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在你找它时,它一定也在找你。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就像我在书房原本是想写点什么,灵感没有来,可是谁料它竟然化做一块灵性的光降临到画案上?

新年初至,灵感即降临我的书房画室,这于我可是个好兆头。当然我明白,只要我守住自己的信仰、追求及所爱,灵感会不时来吻一吻我的脑门。

15.在“读美文·学写作”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阅读散文《灵感忽至》,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1)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前写一段话,将本文的记叙顺序改为倒叙。(不少于60字)(5分)

【答案】示例:要想灵感时常来,要想灵感经常性地关顾我们,我们就要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守住自己所爱的事物,只有这样,灵感就会不期而至。

【解析】本题考查倒叙的写作顺序和句子的表达。倒叙就是把后发生的关键情节或结果提前叙述介绍,然后回过来按时间顺序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根据选文最后一段的叙述和内容本文告诉我们就要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守住自己所爱的东西和事物,只有这样,灵感就会不期而至的内容,做以修改。

(2)学校的《文苑》杂志正在征集作品,下设“美文美语”“情感天地”“小事蕴理”“写法指津”栏目。请将《灵感忽至》一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10分)

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小事蕴理”;《灵感忽至》一文讲述的是“我”想写点东西而灵感不来,搁笔听音乐却发现了“一块光”。由此灵光一闪,画出了一幅“温情又伤感、孤寂又温馨”的画的事,告诉我们就要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守住自己所爱的东西和事物,只有这样,灵感就会不期而至。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根据《灵感忽至》有一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的事情可知与“小事蕴理”的栏目很贴切。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注意

语言通顺,并且要结合文章内容,不少于100字。

六、(2018·山东滨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9.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1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意。题目要求写出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作答时要能够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寻答案。根据上下文,不难看出,第②段是回答此题的核心所在。“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综上即可得出答案。

20.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6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特色。赏析句子的方法有: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②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③从内容情感上分析句子;④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⑤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具体赏析方法为:明确赏析角度 结合具体语句具体分析所运用的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或描绘事物的特质,或表达的感想,或揭示的主旨等。本题限定了从修辞角度,难度有所降低。“那块土地”像“毯子”,显然是比喻;“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显然可见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可知土地的荒芜,从而可知母亲开荒的艰难,以此来表现母爱的伟大。

(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字词,不如从修辞角度切入那么明确,需要学生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来做答。回答题目,则需要先写明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作答。很显然,“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中的“竟然”,突出的是“我”的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21.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2分)

【答案】成功(幸福)是坚持(奋斗、努力)出来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作答时,一是了解语句的基本含意,二是联系语境揣摩潜在的意蕴。“好东西”,显然是指“成功”“幸福”之类的抽象意义;“熬”呢,则是指“坚持”“奋斗”等。

2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3分)

【答案】(1)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2)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4)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5)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注意题干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的要求,意为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分析时,注意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从“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可见一位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则可见母亲的孝顺顾家。第④段,“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最能体现她的吃苦耐劳。第⑥段母亲开导我,“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可见一个农村妇女的朴实与睿智。

23.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3分)

【答案】(1)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首先,总览全文,不难发现第⑩段“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源自茨维塔耶娃的诗,所以用意之一即“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要结合文章主题来回答。本文通过对母亲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钦佩与感恩,“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母亲身上体会到了更为深刻的内容: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七、(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阅读《低头见花》一文,回答20-23题。(共9分)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绿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境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索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20.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2分)

【答案】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题目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要求——“低头见花”的含义,在第①②④段都是描写自然界的花,而第③⑤段主要描写像花朵一样平凡的人,第⑥⑦两段议论,阐述赏“花”的作用。所以本文的“花”有两层含义,需要从“表面”和“深层”两方面来分析。

21.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先写出其本身的字面意思,字面意思是“装饰点缀”,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文中写到“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时,“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这时候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小花”,从而“装点”“眼睛和心灵”,根据这些关键句子回答,最后加上词语或句子表达作者的情感。

2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答案】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分析,“每一个生命”既是一朵花,又是一个赏花者,“是一朵花”就要“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一个赏花者”就要“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也就是欣赏别人绽放的美丽。

23.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3分)

【链接材料】

A.杨绎: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选自《敬业与乐业》)

【答案】示例1: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绎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2: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应用。A项,杨绛与老王的关系可用文中“相互洇染,相互温暖”这句话来概括。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王,杨绛“总觉得心上不安”,可见杨绛对老王的关心和惦记,表现杨绛看到的花是“平等、理解、尊重、关爱”的花。B项,“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与文中“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这句话表达的道理相似,表明再普通平凡的人,只要勤奋、坚持做好自己工作,就能体会工作中的趣味。所以梁启超所见之“花”,就是职业乐趣。

八、(2018·辽宁沈阳)

阅读选文,完成第13~18题。(20分)

碎 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3.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温暖地融入——_________——_________——温暖地召唤

【答案】A.温暖地鼓励 B.温暖地提醒 C.温暖地期望 D.温暖地表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对内容的概括。先年所给的示例:“温暖地融入”“温暖地召唤”,可知,此几个空应该填充的内容形式上是“温暖地……”第②段“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纸条是女生给我的鼓励,所以应填“温暖地鼓励”。第③段女生塞给我的纸条上写着让我改正错字,这是温暖地提醒。第⑥段父母写的纸条,寄寓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以概括为“温暖地期望”。第⑦段写母亲给孩子的表白,可以概括为“温暖地表白”。

14.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答案】“撞开”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赏析。“撞”说明力度大,说明了纸条上的字句给我巨大的震撼。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这句话中“走”“塞”是动作描写,说明这个女同学为了不让我在公开场合尴尬,特意把纸条直接给我,进行善意的提醒,表现了这位女同学的善良。

16.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答案】宽容:容忍我上课扔纸条、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有教育智慧:①没有当面批评我,保护了我的自尊。②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融入同学之中。(“有教育智慧”的依据任选其一)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可以看出老师富有智慧,没有在课堂上当面批评我,这样就保护了我的自尊心。当我低头读课文时,老师又悄悄放一个纸条在我的课桌上,而且纸条上所写的内容也是老师对的我理解和容忍,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我理解我,说明老师很宽容。

17.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案】不好,画线句描绘出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内容上写了“我”坐于书中间,回忆往事,这样写结构上照应开头,又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18.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3分)

【答案】内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题含义的理解。从内容上看,作者所写的都是一个个小的温暖故事,是零碎的,所以用“碎暖”的标题。结构上,文章所写的几件事都和“暖”有关,所以“暖”是线索。主题上:这些暖心的故事,都对“我”的生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暖”有重要的意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