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8 17:41:36

四、比喻和夸张

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形式很多,在南宋陈骙的《文则》中,文人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简喻、详喻、话喻、对喻、博喻、引喻、虚喻。

现在我们把比喻分为简单的三大类:

明喻、隐喻、借喻。

比喻有三大要素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

春来江水--绿(主体)-如(比喻词)蓝(喻体)

这是最常见的明喻,三个要素同时出现。

日出江花---红(主体)胜(比喻词)火(喻体)

用火焰比喻成颜色,是一种巧妙的比喻。但是也可以看作一种夸张,红得像跳动的火。有一首老歌叫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5)

五、对比

这首词中,具有两种颜色的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江花,如火一般的红,江水,透着蓝的一种绿。

红花、绿水的对比,成为了诗人回忆中,江南风景中最美丽的亮点。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6)

六、反问

诗词中常见诗人采取反问的修辞手法,例如辛弃疾的: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苏轼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白居易在这首《忆江南》中,也问道:

能不忆江南?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7)

七、反复

《忆江南》只有短短的27个字,却两次用到了“江南”一词。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除了两个“江南”以外,江花、江火,又两用“江”字,这是诗人有意的重复使用。

反复的目的,是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

绿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绿这首诗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