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玩谐音梗吗?
我们熟知的成语“猴年马月”可能就是由谐音衍变而来的。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现代人将谐音玩成了梗,有些段子一度霸榜网络热搜。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古人早就领悟谐音梗的玩法了!
这句诗,你熟悉吗?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作一首朗朗上口的《竹枝词》,诗末别有趣味的写道“道是无晴却有晴”,看似吟咏天气,其实“情”与“晴”同音,以含蓄又大胆的方式讲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图 |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二月“杨柳荡千”(局部),绢本设色,每开纵37厘米,横31.8厘米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而刘禹锡在诗中提到的“柳”,其谐音“留”,这一寓意被沿用至今。从“客舍青青柳色新”再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柳枝送别”,柳既象征着绿意春色,也寄托了万般不舍的思绪。
图 | 来源于央视网
在古诗词里玩转谐音梗是含蓄寄托情感的方式之一。以谐音作对联,也曾在历史上流传出一段佳话。据传明朝宰相李贤欲招程敏政为婿,他指着席上的果品对后者说道:“因荷(何)而得藕(偶)?”程敏政对答道:“有杏(幸)不须梅(媒)。”
古人对谐音梗的领悟也远不止于此,在常见的书画、工艺品中,谐音更是被广泛使用。
最流行的谐音组合
同音不同字的词语激发了古人的表达欲,他们大开脑洞,利用汉字谐音的特性祈求吉祥如意。
蝙蝠与葫芦便是最受欢迎的组合之一。根据两个名称的发音,古人认为其寓意着“福(蝠)禄(芦)”,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