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本质的特征,武术的真正宗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0 02:01:26

战争中武术的进步

②到了南北朝时期,因为是战乱时代,各个门类的武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拳术在这一时期同样有了很高超的技艺,同时娱乐性武术发展也较快,拳术套路雏形已经出现。

而又因为战乱和南北两方都大兴佛教的原因,武术与宗教开始结合,因为躲避战乱,保护寺院,许多寺院、道观开始组织习武,武术与佛教、道教的结合就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③隋朝完善了由南北朝开始出现的“寓之于农、兵农合一”的府兵制,而府兵正是来自国家的最基层,这无疑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后来,武则天创立武举制度,把隋唐时期的武术发展推向了高潮。

这一时期,民间崇尚任侠之风,出现了一大批游侠少年,文化上也与这种风尚深深的结合。诗仙李白除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之外,也是一位剑术高超的侠客,更是留下了传世名作《侠客行》,其中的名句“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既是写剑客,也可能就是在写他自己,非常传神,也许古龙笔下的剑客描写手法就是来自于这里。

武术本质的特征,武术的真正宗旨(9)

侠客行

由于隋末少林十三棍僧救李世民,佛教界这一时期习武之风更胜,而且盛况空前。由于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的原因,这一时期的很多武术门类也东传到了日本,如后世有名的空手道、剑道、忍术、相扑等,甚至是唐刀的铸造技术都出自唐朝的东传。

④到了两宋时期,武术主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军事武艺仍然沿袭武举制,招募优秀士兵进行统一训练。弓箭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高峰,最强的三弓床弩,射程更是达到了三百步,著名的西军中不但名将猛士如云,也出现很多能够射雕的神射手,如历史上岳飞的第一位师父,就是曾经西军的神射手,不但百发百中、百步穿杨,还能够发连珠箭,一次发五箭,箭箭命中靶中红心,端的是厉害无比。

这一时期,民间出现了很多武艺结社组织,如“弓箭社”、“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⑤元朝时期,朝廷禁止民间习武,一时间习武之风被遏制,大家都只能偷偷摸摸的练习,但是民间武术仍然艰难的继续前行。

⑥明朝时期,由于与北方蒙古诸部及辽东女真的长期对峙,以及南方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军事训练被重视了起来,军事武术空前发展。唐顺之的《武编》、俞大猷的《正气堂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何良臣的《阵纪》、郑若曾的《江南经略》等一大批武术及军事名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军事训练集战争实践的检验总结而产生的。

武术本质的特征,武术的真正宗旨(10)

纪效新书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武术项目空前繁多起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十八般武艺”的说法,《五杂俎》中概括了“十八般武艺”为:“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zhu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锦绳套索、十八白打。”

以此为特征,标志着中国武术体系的形成。

⑦到了清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武术流派,诞生了近百种拳术,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查拳、太祖长拳、洪拳、自然拳、螳螂拳、虎拳、鹤鸣拳、少林拳等,多是出自这一时期。武术名著有:《手臂录》、《内家拳法》、《六合拳谱》、《太极拳谱》等,还对武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武术本质的特征,武术的真正宗旨(11)

八极拳

这一时期主要的标志是: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武术内功的形成、内家拳的出现,以及对武德的明确要求等。

⑧民国到现代的武术,基本就是对清代武术的承袭,并且在民间更快的发扬光大。但由于热兵器的不断发展和运用,武术在军队确实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到了新中国建立前,武术已经沦落到奄奄一息的地步。

解放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中的一些拳术,如太极拳等,得到了全面推广。河南省焦作市作为陈氏太极拳的发祥地,每一届的“太极拳年会”都能迎来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盛况空前。

武术本质的特征,武术的真正宗旨(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