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韩潮,著有《海德格尔与伦理学问题》
今日启发:是哲学史,更是思想史的互动
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见过两位作者的梁中和,对西方文艺复兴研究再传弟子兴旺,开会常有千人,分论坛达几百个表示出同行的致敬外,最看重此书“名为哲学史,更像一本思想史”。
哲学史一般是停留在观念和观念之间,而思想史则给出更开阔的视野,会关注到思想和社会历史生活的互动,后人回溯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活跃。梁中和举例,当时,柏拉图主义者和亚里斯多德主义者有不同势力,支持后者的都是和教会关系较好或受制于教会的,而前者往往倾向于当地的政府或者某个贵族的家族,或某个城市的实际掌握者,“颇有点御用文人之嫌,却也是思想自由解放的标识。”
当哲学思想观念变化或产生相互斗争时,一些有趣的细节里可以看出历史变化的大趋势,包含思想变化和逻辑变化或时间变化、逻辑序列或时间序列,这两个序列有时并不一致。而这本书的一些细节就值得深究。当我们能落细到这些历史的针脚时,就可以感受到文明的丰富性,看到思想变化是一个过程,“个体会在历史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梁中和引古喻今。“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当下我们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个人无论是学子还是学人对推进历史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样就会平静我们的心态。”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朱振宇(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吴功青(右)
在文艺复兴研究的沃土中相逢,六位与谈者的欣喜感染着线上的学子、听友,但丁研究专家朱振宇为但丁是人文主义者的误读翻案,吴功青对徐卫翔翻译的精准致以敬意,韩潮提出人文主义五艺(语法、修辞、诗学、历史学、道德哲学)比自由七艺更自觉,刘训练提到卢梭如何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梁中和则点评了对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交织,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丰富和深邃露出“冰山一只角”, 而这场新书分享会只是一个生动的导引。当有一天国人对文艺复兴的兴趣如同游故宫一般兴致盎然,那或是重现人类文明史上的“文艺复兴”之刻。
作者:李念